1895年前,“公理”指自然界普遍之理,除来华传教士外,鲜有人用。1895年后,“公理”主要指中西公共之理,频现于上谕和大臣奏折。1900-1915年间,“公理”进一步具体化为进化论和个人权利。此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 洋务运动停滞不前
B. 白然科学实现重大突破
C. 社会思潮急遽变迁
D. 民众权利意识普遍觉醒
洪秀全借用夏商时期中国人曾经崇拜过“上帝”的宗教观念,来论证上帝本来就是华人的唯一真神。还将“耶和华”的“华”与中华的“华”等同视之。自己则是上帝次子下凡,现实生活中代表上帝。其目的是
A. 融合东西方文化
B. 希冀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C. 为反清获取历史依据
D. 借以获得权威性与话语权
清初采取多种措施裁抑江南缙绅地主的经济、政治特权,缙绅势力明显衰落。与佃农同属“凡人”身份的庶民地主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有
A. 土地高度集中
B. 主佃依附关系松解
C. 阶级矛盾激化
D. 江南文化地位衰退
宋代对御史台和谏院官员候选人的资序和实历加以严格限制,甚至对推举人也有明确规定。剥夺了宰相对台谏官员的任免权,同时取消了宰相和执政对台谏的推荐权。该做法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能够保证台谏官员的公正
C. 避免了宰相专权
D. 利于发挥台谏的监察功能
汉朝是中国古代在国家出现白然灾异时帝王公布“罪己诏”(进行自省或自我检讨)最多的王朝,该现象体现了
A. 汉代自然灾害的爆发更加频繁
B. 儒家对皇权的规范制约
C. 皇帝接受士人官僚的“规谏”
D. 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下图是漫画《铁器牛耕引发的风波》。该漫画揭示了铁器牛耕的出现
A. 加速了国家的分裂
B. 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走向
C. 破坏了土地私有制
D. 促使各种思想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