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是多种要素彼此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材料二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上海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2)给句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在对华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占领东北四省,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便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汪效驷《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列强争抢中国市场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危机产生的影响。
杨宁一在《现代化理论》中提到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以下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属于同一类的是
A. 中国、日本
B. 美国、日本
C. 英国、中国
D. 法国、中国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提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B.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C. 全球化加剧国家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
D. 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某期刊于2016年发表的一副政治漫画十分流行(下图),改漫画反映了
A. 欧洲出现新的政治格局
B. 欧洲一体化遭受到挫折
C. 西欧经济形成二元对峙
D. 经济全球化将被迫中断
1954-1959年,苏联农业产值以平均每年70%的速度在增长。1958年同1953年相比,谷物产量增长了76%。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 重点在农业方面
B. 符合苏联的国情
C. 实现了根本突破
D.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 GNP年增长 | 失业率 |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
1968~1972年 | 4.3% | 3.2% | 4.8% |
1973~1975年 | 2.4% | 5.3% | 9.4% |
A. 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 数字的变化与“新经济”有关
C. 导致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
D. 此后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