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安徽凤阳农民的流行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安徽凤阳农民的流行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①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经营体制变革给农村注入活力

③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④表达了农民对当时农村改革的拥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制度实行后给农村注入活力,积极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材料表达了农民对当时农村改革的拥护,但是当时没有解决了温饱问题,③表述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B. 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

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功

D. 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查看答案

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1860年间的改革在时间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这主要强调洋务运动

A. 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

B. 因阶级局限无法突破传统惯性

C. 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成效甚微

D.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查看答案

有外国学者指出:“中国的晚清时期,他们政治统治的失败是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这在有形之中也遏制了民族工业化的实现,如此,何谈国富民强。”该学者主要说明了

A. 海禁政策有封闭性    B. 专制制度阻碍经济近代化

C. 传统思想好高骛远    D. 近代民族工业受封建剥削

 

查看答案

《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二者“相匹配”开始于

A. 工场手工业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查看答案

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这表明英国

A. 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 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 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D. 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