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在《明...

《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 史官个人才识

B. 史著编撰意图

C. 史料运用方式

D. 史著编撰体例

 

B 【解析】材料反映了同样的明武宗一个皇帝,在《明实录》和《明史》中记载截然相反,《明实录》记载他是一位“勤于国事”的明君,而《明史》则称其为“骄奢淫逸”的昏君.两者差异在于史书编著时受史家所处时代、立场、出发点等方面的制约,即史著编撰意图的影响,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应排除;史著编撰体例仅为形式而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

时期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紀前半期

17世紀后半期

18世紀前半期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前半期

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公石)

75.11

46.44

31.07

31.78

27.37

15.92

12.30

 

 

A. 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B. 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C. 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D. “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叙述,据此推断:

叙述

出处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斯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主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杂策》

 

 

A. 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 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

C. 对扁鹊的历史叙述有神化成分

D. 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查看答案

《分封制》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

A. 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

B. 初步建立起周天子的专制集权体制

C. 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

D. 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联合国总部前的两座雕塑

(1)“铸剑为犁”和“枪杆打结”的主要含义是什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哪些方式实现雕塑表达的美好愿望?

材料二

战后成立了第一个永久性国际组织一一国际联盟,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持世界和平,作为保护全球和平的组织,它依赖于联合安全。然而,联合安全的基本前提一一所有大国参加一一一直没有实现,原因是有些大国不属于这个联盟。这也最终导致它因无法阻止30年们代的侵略战争而在1940年终结。鉴于此,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则包括了美苏英中等大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尽管联合国在成立之初被美国所操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力量的变化,尤其是进入70年代以后,它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各国间友好关系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为不受“冷战”支配的全球重建提供了一项重要的选择。

——本特利《新全球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1月29日,清庭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治”,“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张之洞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以“育才兴学”、“整顿中法”、“吸收西法”为中心的一套改革方案,要求改良法制。认为“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所谓“整顿中法”和“吸收西法”实际上就是张之洞等人将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思想在法律改革上的再度应用。张之洞还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这是在办洋务过程中与西方各国打交道时经常遇到的课题。对此,他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

——《清末礼法之争的始末及其意义与启示》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张之洞法律改革的背景及其特点。

(2)简要评价张之洞法律改革的进步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