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李绅的“...

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

①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帮势力强大

②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

③突破时间限制,夜市繁荣

④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商帮在明清时期出现,排除;结合“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可知③④正确,结合“一市春风酒并垆”可知②正确,故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解放日报》载,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种情况

A.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署有关

B.体现了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援助

C.加速自然经济瓦解,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D.反映出当时美国已独霸中国市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国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

——《顾准文集》

材料三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权利法案》(1689年)

材料四联邦主席的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称为“德意志皇帝”。“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条约”,“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指出“他”在地方推行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

材料一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是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国歌名为《巩金瓯》。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二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以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材料四2009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决定将原来的“奏国歌”改为“唱国歌”。由此国歌歌词是否要修改的问题也成了政协委员们的讨论话题。对此,著名主持人倪萍委员在2009年政协会议上直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迎来幸福的今天,那段历史不可磨灭,需要我们永世铭记在心。我认为歌词没有过时,也没有更好的词语能代替它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清政府和中华民国国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愿望?结合史实说明其意图是否实现?

(2)结合材料三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要以这首歌作为国歌?

(3)结合材料四,说明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春”(利比亚等中东乱局)、“夏”(英国伦敦社会骚乱)、“秋”(美国纽约“占领华尔街”行动)、“冬”(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世界形势呈现

A.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B.“一超多强”的格局开始被打破                  

C.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查看答案

“求同存异”的原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哪一内涵

A. 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

B. 放弃与他国的冲突,在妥协基础上达成利益一致

C. 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来解决问题

D. 放弃冲突,以利益交换达成妥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