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出洋的华侨,多数都只能与相同方言的人往来,同乡会、宗亲会的组织成为他们最热衷...

材料出洋的华侨,多数都只能与相同方言的人往来,同乡会、宗亲会的组织成为他们最热衷参与的团体。清末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宣传活动,加以清末民初中国的新式教育引进侨居地之后,华侨群体中的家乡观念有所淡化,国家观念加强。1938年,为支援抗战,南侨总会成立,出席会议的华侨领袖来自于南洋各地,出自不同的方言群体,代表不同的救国团体。由此开始到抗战结束,南洋、美洲、欧洲三大洲的华侨在全世界总共建立了3940个华侨抗日爱国团体。1937-1945年,世界各地华侨总捐款数13.2亿元,此外,全球华侨还发起其他各种抵制日本的行动,例如抵制日货运动、禁运废铁运动、马来西亚的日本人工厂之华工罢工运动等,很多华侨甚至亲自回到国内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有不少华侨的侨居国也卷入对日战争中,广大华侨在侨居地加入对日作战行列,促成了华侨与当地人民、华侨与盟军人员共同为反日斗争而努力,此时各民族跨越了种族和文化的隔阂,增进彼此的交流,为战后华侨之融入当地社会做了准备。

——摘编自李盈慧《跨越边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侨参与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侨抗战的影响。

 

(1)特点:突破了方言群体和地域的限制,形成了国际华侨组织的联合;方式多样;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合作。 (2)影响: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经济支援;壮大了抗日的力量;促进了海外华侨团体间的团结联合;进一步推动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助于对日作战国华侨与当地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解析】(1)根据材料“1938年,为支援抗战,南侨总会成立,出席会议的华侨领袖来自于南洋各地,出自不同的方言群体,代表不同的救国团体”可概括为突破了方言群体和地域的限制,形成了国际华侨组织的联合;根据材料“全球华侨还发起其他各种抵制日本的行动,例如抵制日货运动、禁运废铁运动、马来西亚的日本人工厂之华工罢工运动等”可概括为方式多样;根据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有不少华侨的侨居国也卷入对日战争中,广大华侨在侨居地加入对日作战行列,促成了华侨与当地人民、华侨与盟军人员共同为反日斗争而努力”可概括为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合作。 (2)根据材料“1937-1945年,世界各地华侨总捐款数13.2亿元”可知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经济支援;根据材料“很多华侨甚至亲自回到国内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广大华侨在侨居地加入对日作战行列,促成了华侨与当地人民、华侨与盟军人员共同为反日斗争而努力”可概括为壮大了抗日的力量;根据材料“由此开始到抗战结束,南洋、美洲、欧洲三大洲的华侨在全世界总共建立了3940个华侨抗日爱国团体”可概括为促进了海外华侨团体间的团结联合;根据材料“此时各民族跨越了种族和文化的隔阂,增进彼此的交流,为战后华侨之融入当地社会做了准备。”可概括为推动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利于对日作战国华侨与当地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做出明确划分,国家解决城镇户口的粮食供应,每月发给相应的柴米油盐,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口结构由此开始。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自理口粮户口,这种户口与城市户口同属于非农业户口。1992年8月,公安部发出《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农民进城自理口粮,到2000年止,我国城镇人口达到4559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6.09%,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将近10%。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82 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改革历法。新历法称“格列高利历”,最初只在法国、意大利等天主教地区采用,其后 300 余年间逐渐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见下表)。

格列高利历大事记

到 17 世纪末

一些新教国家如德意志、荷兰纷纷放弃宗教抵制,改用格列高利历。

1752 年

出于准确计算时间、尤其是外贸交往的需要,英国最终采用格列高利历,并推广到其殖民地和自治领。

到19 世纪末

格列高利历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历法,并通行于美洲、非洲、亚洲和

大洋洲的欧洲殖民地。

从19世纪70

年代起

格列高利历扩展到非基督教世界。1873 年和 1875 年日本和埃及成为最早接受格列高利历的非基督教国家。1912 年,中华民国宣布采用公历。

当今

公历为各国普遍使用,但很多“地方性”的时间体系和规则依然存在。在中国,农历和公历并存,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在信奉伊斯兰教

的地区,穆斯林的节日都按伊斯兰历计算。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进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美国宪法设计了一个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同时又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政府工作的权力关系模式。它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从而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有立法发掘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权力制约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

 

查看答案

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阐释:宋代的司马光认为治史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强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些阐释共同强调

A. 史学的意义在于对过去的主观建构

B. 历史的奥秘存在于真实地还原过去中

C. 历史研究必然具有浓厚的个人倾向

D. 历史的价值在于客体与主体间的互动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此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人们对政治稳定充满信心

B. 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援助

C. 国家干预深入到个人生活

D. 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