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

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 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 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 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 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根据“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可知材料重在强调儒学发挥着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作用,不是重在阐发义理,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的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乡大夫:司徒官之下掌管政教禁令的官吏)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 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B. 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D. 西周政治蕴含一定集权色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

材料一乾元元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El食便很少发生。

_______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牟宗三

材料二 学者姜义华在其论著《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外铄互动型。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弊的主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有何特点汉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文化上高度认同而强化政治大一统文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