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一选修4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随着巴黎和会的召开和五四运动的掀起,...

【历史一一选修4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随着巴黎和会的召开和五四运动的掀起,中国人民对西方民主主义的热情正在消退,而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却挟着十月革命胜利的声威,在神州大地上高歌猛进。陈独秀过去信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宣传个人的自由和解放,现在认识到没有阶级的解放,个人的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首先要求阶级的解放。过去他热衷于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如今他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也不过“少数人得着幸福,多数人仍在被压在少数人势力底下,得不着自由与幸福”;“主张实际的多数幸福,只有社会主义的政治”。他还说“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和金力主义(资本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的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并明确拥护无产阶级专政。这表明陈独秀已开始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即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思想的重大变化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思想变化的原因

 

(1)变化:由宣传个人的自由和解放到要求阶级的解放;由热衷于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到追求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认为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已造成无穷的罪恶;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2)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和五四运动的掀起,中国人民对西方民主主义的热情逐渐消退;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不断壮大 【解析】(1)由材料“陈独秀过去信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宣传个人的自由和解放,现在认识到没有阶级的解放,个人的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首先要求阶级的解放。过去他热衷于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如今他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也不过……并明确拥护无产阶级专政。这表明陈独秀已开始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即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归纳为:由宣传个人的自由和解放到要求阶级的解放;由热衷于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到追求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认为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已造成无穷的罪恶;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2)由材料“巴黎和会的召开和五四运动的掀起,中国人民对西方民主主义的热情正在消退,而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却挟着十月革命胜利的声威”,可以答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和五四运动的掀起,中国人民对西方民主主义的热情逐渐消退;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不断壮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美国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关于外国发展原子能状况的情况活动。国家情报委员会在1946年8月2日授权并指示中央情报主任,应对所有收集外国原子能情报的活动进行协调,曼哈顿计划的外国情报处的全部人员和工作档案应尽快移交给中央情报组。

1946年12月30日,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对巴鲁克计划进行了表决。据巴鲁克本人讲,开头英国并不支持这个计划,在他坚持下,英国代表让步了。最后,除了苏联和波兰弃权外,委员会同意将此问题列入安理会议程。从这时开始,美国就再也不能用分享原子能知识来吊苏联的胃口了。这件事情成为僵局。苏联人加足马力发展自己的原子武器。英国人也是一样。事实上,巴鲁克计划并木增强美国原子外交的实力,反倒削弱了它施加影响的能力。

——摘编自《从雅尔塔到板门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实施原子外交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原子外交实施的作用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38年,子产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作丘赋”,以丘来征收军赋,这实际上反映了封建制的进一步发展。子产实施的丘赋制度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诅咒子产的父亲不得好死,骂子产是蝎子尾巴毒害国人。但子产毫不畏惧,表示只要有利于国家,个人生死都由他去。

隔了两年,郑国又“铸刑书”,把刑罚铸在鼎上,公之于众,一改过去旧贵族临时随意制定律令、不公开刑法的做法,从而剥夺了旧贵族在法律上的特权。此事遭到各国守旧派的反对,晋国叔向专门写信批评于产,攻击说郑“国将亡,必多制”。但子产回信表示为了挽救郑国,不能接受叔向的命令

——摘编自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子产改制遭到反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产改制产生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的高考历史命题走过了一段较为曲折的历程。

(1)1949-1965,高考历史命题基本上以知识识记为主,题目较为简单,题型也相对单一。

(2)1966-1976,高考历史命题中断,影射史学成为当时的主流,主要是推荐“根红苗正”出身好的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3)1977恢复高考以来,历史命题曾经再度考察知识的再现,仍然注重革命史的考查,考查学生的识记为主。

(4)1990-2011高考历史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突出学科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考察。

(5)2010以来,高考历史命题升级,强调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科的核心素养(历史的辩证思维,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价值观)。注重唯物史观和国内外热点问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难度较大。

请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内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某一时期高考历史命题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者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家政统于家长”的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不忠不孝是十恶之首。家长时子女不仅有主婚权,而且《大清律例》有关惩治“子孙违反教令”罪的条例中,已把处死权赋予封建家长了。直到解放前,还有家族时“不贞”女子执行死刑的情况。家庭又把向国家交纳田税赋税以及服差役当作重要的责任,宗法制家庭成为维护封建国家的有力因素。随着一体化结构的强化,封建统治者也有意识地加强宗法制度。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组织同构作用强化到这种地步,以至于在结构形态上也和国家社会组织一样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德定结构》

材料二直到晚清时期,传统的中国家庭同一个微型王国一样,家长拥有君主之权威,他有权实施家法并操纵家庭成员的生死大权。政府承认家庭的这种全能作用,而且不干涉家庭内部的父子、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外国学说和政治哲学的传入,许多研究西学的学者开始推行这样一些基本观念:家长的权利逻辑上隶属于国家,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不受家长控制的权利;男女作为国家的基本分子,是平等的。这些现点,动摇着家庭关系的根基,在年轻人中间广为流行。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家族制呈现出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它对近现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传统家族思想发生巨变的主要原因,并说明你对古代中国的家族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年轻时的戴高乐(1890-1970)在其《职业军队》中指出对于经济特别是军工最重要的地区是鲁尔、洛林和阿尔萨斯地区,这些地区不光是钢铁、煤矿和军工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是法国对德国开放的大门。他的这一思想

A. 奠定了欧洲统一的政治基础

B. 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C. 促进了欧洲联盟的发展

D. 蕴含了建立共同体的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