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进行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规定“防夷五事”,即永行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必须冬住者只准在澳门居住;外商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禁止中国商人借领外商资本及外商雇请汉人役使;严禁外商雇人传递消息;于外国商船停泊处拨营员弹压稽查。“防夷五事”将对外贸易严加管理……使闭关政策形成为制度。嘉庆十四年(1809年),清政府又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道光十一年(1831年),先后制订了《防范夷人章程》和《八条章程》。这些章程,除重申“防夷五事”的规定外,又规定外国兵船只许外洋停泊,禁外国商人携带妇人以及在省城乘坐肩舆,等等。

材料二贸易关系的扩大和加强产生了重大影响。欧洲经济适应国际贸易的程度开始远远超过东方诸较为自给自足的帝国的经济。欧洲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变得习惯于并依赖于外国的商品和市场。随着人口的增长,交易的规模也增大。人口压力加之诸国家和城市国家之间的竞争的促进力,驱使商人们去寻找新的产地、新的路线和新的市场。他们的竞争态度截然不同于同时代的中国人;中国人虽曾航海数千里,但完全是出于非经济方面的原因。他们对贸易毫无兴趣,只是将诸如长颈鹿一类的奇珍异兽带回自给自足的祖国,以取悦他们的皇上。由于明显的地理方面的原因,欧洲完全做不到自给自足,它迫切需要香料和其他外国产品。这一需要与迅速发展的经济活动及蓬勃的经济活力一起,最终使欧洲人航行于各大洋,使欧洲商人遍布每一个港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和欧洲对待海外市场的不同态度及出现这一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欧洲对待海外市场不同态度导致的不同后果。

 

(1)态度中国:闭关锁国。欧洲:寻找海外市场。原因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统治者狂妄自大;维护专制统治。(任答两点即可)欧洲:商品经济发达;人口增加,需求增加;欧洲内部竞争压力大。 (2)中国: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欧洲: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与外的交往。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首先需要对态度进行分析与归纳,中国方面的态度可以结合“使闭关政策形成为制度”归纳,欧洲结合“最终使欧洲人航行于各大洋,使欧洲商人遍布每一个港口”分析归纳,其次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归纳。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及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方面可以从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与落后于世界等方面分析归纳,而欧洲方面可以从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名师点晴】比较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一、共同点: 1、产生原因: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②防范中外反对势力联合、巩固统治的需要;③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等 2、内容:都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允许部分官方主持的贸易; 3、后果:都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不同点: 1、实施背景不同: 明朝海禁:明朝建立之初,退居北方草原的蒙古势力仍对明朝构成一定威胁,日本倭寇在沿海进行骚扰掠夺,政局不稳。 清朝闭关锁国: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满州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建国之初,内有多股反对势力的反对,如前明残余势力、明末农民起义军队等多股反对势力,外有西方殖民者的骚扰掠夺,统治亟待加强。 2、主要针对对象不同: 明朝海禁主要是针对倭寇,而清朝闭关锁国先是针对东南沿海抗清势力,后来主要用于防范西方殖民者。 3、危害严重程度不同:明朝中前期,中华文明依然处于世界领先;清朝时,中国已经无论是制度、经济、技术还是思想文化都全方位落后于世界潮流,在这样不同背景下的海禁政策,加上具体措施、程度的不同,就造成乐不同的程度的后果,明朝海禁,对中国海外贸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不如清朝闭关锁国带来的巨大摧残和扼杀。 综上所述,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是一脉相承的政策,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二者实施的背景、主要针对对象、具体内容、程度、后果都有所不同,清朝闭关锁国实际上是明朝海禁的变本加厉,更加全方位、政策化、制度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北美洲,英、法两国的殖民地有许多共同特点……它们都位于大西洋沿海地区和西印度群岛。那里土著居民较为稀少,使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像西班牙人,无法靠土著劳动者生活,尽管他们(英国人、法国人)在一些产糖的岛上确实依靠黑奴劳动者。由于英国人和法国人找不到贵金属,他们只好靠农业、捕鱼、伐木、商业和皮毛贸易养活自己。英、法在北美洲的殖民

A. 改善了北美土著居民生活

B. 缓和了英、法与西班牙之间的矛盾

C. 加速了北美的开发和发展

D. 传播了工业时代机器生产的方式

 

查看答案

17世纪初,拥有众多商船,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国家是

A. 荷兰

B. 西班牙

C. 法国

D. 葡萄牙

 

查看答案

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认为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抨击了葡萄牙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B.抨击海上马车夫荷兰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C.抨击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破坏海上自由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查看答案

英国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有利条件有    

优越的地理位置   先进的政治制度   强大的海军力量   发达的手工工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 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 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 黑奴贸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D. 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