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昞(约370年——440年),字延明,敦煌人氏。父亲刘宝...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昞(约370年——440年),字延明,敦煌人氏。父亲刘宝,以儒学见长。“独河西一隅自前凉张氏以后尚称治安,故其本土世家之学术既可以保存,外来避乱之儒英亦得就之传授。”刘昞十四岁时,有机会投拜到博士郭瑀的门下学习,因品行端雅、学业优异,深受郭瑀赏识。后来,汉人李嵩割据敦煌,让刘昞主持教学及经籍校勘注释工作,他读书著述更加勤勉。刘昞著有记载前凉张氏政权事迹的《凉书》十卷,撰写了记载敦煌地区史地人物等西凉历史的《敦煌实录》共二十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实录体史书,又注释了《周易》《韩子》等书。匈奴后裔北凉沮渠蒙逊打败西凉,拜刘昞为秘书郎并教授弟子。其子沮渠牧犍更尊刘昞为国师,令文武百官跟随刘昞学习经史。刘昞门生弟子遍及河西,“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魏世祖平定凉州,百姓东迁,拜授他为乐平王从事中郎。正光四年六月,刘昞病逝。朝廷诏令:“昞德冠前世,蔚为儒宗,太保启陈,深合劝善之。其孙等三家,特可听免。”

——摘编自《魏书》等

(1)根据材料,说明刘昞能够“蔚为儒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昞的历史贡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原因:家庭环境的熏陶,并得到名师授业;敦煌地区相对安定,学术文化氛围深厚;当地执政者的重视;个人勤奋治学的态度和优秀的品德才华。 (2)贡献:促进了河西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撰写史书、注释已知,为后世留存了大量富贵的史料;弘扬了儒家文化,为河西地区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有利于连贯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解析】(1)依据材料中“其本土世家之学术既可以保存”“有机会投拜到博士郭瑀的门下学习”“汉人李暠割据敦煌”“令文武百官跟随刘昞学习经史”等信息并联系刘昞个人经历来分析回答。 (2)评价历史人物从历史人物所处环境出发说明,本题依据材料中“昞德冠前世,蔚为儒宗,太保启陈,深合劝善之”中朝廷的评价并依据刘昞所作所为从“教育事业、儒家思想传承、史料保存、民族融合以及民族发展”等角度分析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期间,协约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这一重要手段。英国一份刊物上有诗写道:“同胞们,为响应光荣的号召而必须投入的伟大战斗中......至少要认清你们是为正义而战争。”美国在参战决议通过一星期后,设立由乔治·克里尔领导的宣传委员会,用骇人的笔调描绘德军的威胁,“说他们是企图掠夺欧洲并将统治扩及西半球的匈奴人”。英国作家日利别尔特·帕尔克尔领导的在美国的英国宣传点,无偿地向三百多家美国报刊提供亲英文章和材料。协约国对中立国宣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中立国的文化传统和民众心理着手,用渲染和夸大的手法来宣传德国的暴行,从而争取中立国对协约国的同情和支持。协约国对德国士兵的宣传主要采取空投教发传单的方式,其内容主要是将战争的进展情况告诉德军。协约国还极力分化同盟国国内民族关系和同盟国之间的关系。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动摇了德国境内犹太人对德国的忠诚,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起来援助协约国。

——摘编自颁国梅、朱静华《试论一战中的宣传战》

(1)根据材料,概括协约国宣传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协约国的宣传战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围绕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展开激烈辩论。桑弘羊认为富裕在工商,而不在农业;获利在交通,而不在耕种……朝廷储备粮食,掌握货币,限制富人,调剂穷人,禁止拥有过多的财富,堵塞获得利益的途径,这样,家家户户都不愁吃穿了……不控制货币发行,就会使真假同时流通。豪强富足,就会互相倾轧。国家统一铸钱,百姓就不会三心二意;钱币由国家统一发行,百姓就不会生疑……国家应控制资源,管理市场,平衡物价,待机守时,依轻重缓急之策管理百姓。

——据桓宽《盐铁论》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经济政策的措施和特点。

(2)说明桑弘羊经济思想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冷战结束以后,有四大因素在影响着世界的大势: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二是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上升,三是大国关系的不断调整,四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的干涉。前三个因素对国际关系都产生积极影响,最后一个因素对国际关系的正常秩序起到干扰和破坏作用。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展迅猛,是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世界经济产生强大的推动力。经济全球化冲击着原有国际关系结构,促使国际关系内部发生很多变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起推动作用。

——摘编自顾关福主编《战后国际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四大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其主要表现及对世界大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

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于2018年1月31日至2月2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特雷莎・梅就任首相之后首次访华,对于新形势下中英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中英两国的百年发展历程,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锻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英国在前近代时期经济发展都已达到了原始工业化阶段,但二者的出路却大相径庭。利润的再投资一直到19世纪末期都是绝大多数英国授资的资金来源,这些投资又反到那些创造利润的工业部门。技术革新是提高利润的最有效的手段,因而生意兴隆的商人抱着极大的兴趣赞助制造业的技术草新。工业,特别是那些实行技术革新、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的工业部门和企业,能源源不断地得到资金攴持,这必然会使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充满生机。

——摘编自【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特雷莎·梅来华访问,无疑是加深中英关系的良好契机。2015年中英两国宣布构建的“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体现了近年来两国关系的良好趋势。历史上,两国关系的发展虽有波折,但总体上还是朝着积极稳定方向发展的。

此访是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英以来两国间最高层级的的访问,两国领导人回顾了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进程,歟于“黄金时代”新的时代内内潘,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新方向、规划新蓝图。双方对接发展战略,拓展“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扩大双方在金融、能源、基础设施、食品、高科技、创意产业、生命科学等各领城务实合作,推动中英合作提质增效。双方计划推出一些重要教育合作项目,并进一步挖文化、科技、旅游、创新等领城合作机遇,宣布更多两国人员往来便利化举措,拉近两国民众的距离。双方领导人将就共同关心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进一步善和丰富双方国际事务对话机制,丰富两国关系内涵,在国际事务中共同体现大国担当。

——整理自新华視频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英商业资本流向的不同。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在黄金外交时代都将有哪些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英关系发展历程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形成图中抛物线线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

B. 发达国家转嫁落后产业的结果

C.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D. 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更激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