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汉帝 太尉 在任时间 任前职位 去职原因 高祖 卢绾 前20...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汉帝

太尉

在任时间

任前职位

去职原因

高祖

卢绾

前202年

列侯

迁燕王

周勃

公元前196年

列侯

官省

惠帝(高后称制)

周勃

公元前189前180年

列侯

迁丞相

文帝

灌婴

公元前179-前177年

将军

迁丞相、官省

景帝

周亚夫

公元前154-前150年

中尉

迁丞相

 

 

A. 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

B. 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

C. 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 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B 【解析】材料表格列举了汉初设臵太尉及其升迁情况,与不需要设臵太尉矛盾,故A项错误;根据图表信息可以看出太尉的任前职位和去向并不固定,说明当时为了加强皇权,对太尉的设置并无定制,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体现了卢绾和周勃为高祖世交和高祖遗命,不能说多为皇帝亲信,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太尉是中央设臵的官员,不是封国,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骨文中有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从1950年春招工到1953年秋,王进喜一直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工,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他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参加会战,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仅用4天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房东赵大娘看到王进喜整天领着工人没有白天黑夜地干,饭做好了也不回来吃,感慨地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余秋里得知后,连声称赞大娘叫得好。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这些年我们一起崇拜过的劳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以王进喜为首的1205钻井队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人精神”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对日本宣战,并通知美、苏、英三国。盟军有感于中国战场对于抵抗与牵制日军的巨大作用,决定成立中国战区,统一指挥在中国、越南与泰国的同盟国军队。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是为近代中国领导人首次出任国际战场统帅。1942年1月,中国与美、英、苏领衔签署26国《联合国家宣言》,宣布各国将利用全部资源共同对敌。在中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并肩作战过程中,美国、英国有感于中国的作用,决定废除以前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另订新约。1943年1月,中美、中英签订新约,英美放弃了租界、领事裁判权、驻军权等在华特权。1943年1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邀约蒋介石共同出席开罗会议,会议宣言:中国可于抗战胜利后收回台湾、澎湖、东北以及日本所占的其他中国领土。中国人长期的梦想,得到国际间的保证,并在抗战胜利后顺利光复东北地区,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50年的台湾同胞也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摘编自陈红民《抗日战争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先从改官制入手。同年11月6日,清政府宣布中央官制改革方案,其中涉及司法的部分是将刑部改为法部,专任司法行政;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大理院正卿为正二品,由当时主持修订法律的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出任。

1907年7月6日,清政府公布地方官制改革方案,规定各省按察司改名为提法司,改按察使为提法使,专管司法行政,并监督各级审判;省会增设巡警道一员,专管全省警政事务;同时分设审判各厅以为司法独立之基础。但同时又规定,总督、巡抚“总辖该管地方外交军政,统辖该管地方文武官吏”;还明确规定各省布政使、提学使、提法使应“受本管督抚节制”,而提法使正是地方司法改革的直接组织者。官制改革方案的最后一条规定:“各省应就地方情形,分期设立高等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初级审判厅。分别受理各项诉讼及上控事件。其细则另以法院编制法定之。”慈禧太后命由东三省先行试办;此外直隶、江苏两省因新政较有基础,又是较为开化的地区,也择地先为试办;其余各省,限十五年办好。                        

——摘编自迟云飞《晚清预备立宪与司法“独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独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司法“独立”的特征及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在总结8年的总统生涯时,深有感触地说:“三权分立的这种制约和平衡恰恰是功过参半。由于权力分散,所以没有力量。由于权力太多,所以行动不够敏捷。由于程序复杂,所以运转不灵,效率不高。”日本学者清宫四郎在《权力分立制研究》一书中说:“三权分立不是积极增进效率的原理,而是消极地防止滥用权力的理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政府管理越来越重的背景下,如何在民主与效率之间寻找平衡,是当代西方民主面临的一大难题。

——摘编自凌胜银《西方民主政治的问题与扬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围绕“西方民主与效率”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