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一种特殊政治制度。监察的对象是整个官僚体系,即政府内部官僚或行政主体。完整的监察权包括“纠察”和“言谏”两部分,既要厉行对群臣的监察,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重视谏言机制,以广耳目。监察官位卑而权重,以下察上,以卑督尊,是中国古代监察法的通行做法。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监察官的选任,注重品德和能力,尤重实践经历。监察系统直接受命于皇帝,垂直管理,并保持监察官的独立性。

——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

材料二:历朝历代,虽然监察立法越来越多,监察程序也日益严密,但是权力失控却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统治集团昏庸无道的情况下,监察制度往往成为具文,丧失了监察作为官僚政治自我调节的作用,最终往往导致政权灭亡。一方面是越来越重的治权之权,一方面却是周而复始的权力失控,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悖论。而这一悖论却深深根植于监察制度赖以生存的权力结构中。

——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

材料三: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主要发挥民众监督的作用。民众监督是建立在直接民主制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任职资格审查、信任投票,账目审计和告发程序,都是在公民直接行使主权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上进行的。前三种程序已经制度化,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进行,运行机制较为成熟。信任投票和账目审计往往与告发程序联合,实现对官员的有效监控。

——摘编自张春梅《古典时期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请说明“悖论”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悖论”出现的政治根源。

(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的监督机制与中国古代的有何不同?综上所述,就制度创新而言,东西方社会对人类文明的共同贡献是什么?

 

(1)特点:监察对象是整个官僚体系;具有纠察与言谏双重职能;监察官地位不高但权力很大(位卑而权重);监察官选任注重素质全面;行使权力具有相对独立性。 (2)悖论:依靠权力集中来制约权力,却导致权力的失控。 政治根源: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不同:(雅典)利用民主制,由民众监督;(中国)设立专门机构,由官员监督。 共同贡献:对政治监察体制和制度的探索,为后世政治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要从监察的对象、监察的双重职能、监察官员自身的素质要求以及行使权力的对立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2)从材料二的具体内容来看“悖论”指的是越来越重的治权之权和周而复始的权力失控两方面的自相矛盾,而这一“悖论”出现的政治根源则要从中国自身的政治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去找。 (3)从材料三的具体内容来看雅典主要民众监督而中国却是官员监督,共同贡献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式回答,但由于本题侧重于考查监察制度,所以在回答是主要突出二者均为监察制度做出了重要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之类的答案均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该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 注重证据,公平正义

B. 注重程序,灵活性强

C. 注重形式,保护平民

D. 注重执行,条文清晰

 

查看答案

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查看答案

下面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 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    B. 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

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理性、公平、重视证据

 

查看答案

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怠政”,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    B. 内阁对皇权制约强化

C. 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D. 君主专制弱化

 

查看答案

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的统计表

寒门子弟入仕群体中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上述变化的最大影响是:

A. 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B. 为官僚体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

C. 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参政机会    D. 有利于克服察举制任人唯亲的弊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