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根本上结束了延续...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根本上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其之所以能迅速取得全国性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起义各省权力结构的成功转换。以东南地区而论,革命派、立宪派和从旧政权中分离出来的地方实力派,立即组成新的权力机构。……东南地区在民国时期之所以成为全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高亢之区,根本上是与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精英在变革传统政治制度中的活力分不开的。……从社会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才是质变的开始。如果没有辛亥革命,清王朝没有倒台,那么就不会有民国以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潮方面的重大变化。从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转型这一社会史角度看,辛亥革命才是近代史的真实起点,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界标意义,应该比1840年鸦片战争更高大,更重要。

——《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精英在变革传统政治制度中作出了哪些努力。这对于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起到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的看法,并阐明理由。(看法可肯定、可否定,但必须自圆其说,言之有理)

 

(1)努力和影响:①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结局使立宪派与汉族官僚和清政府分道扬镳,清政府在政治上陷于孤立。②革命党人在全国各地的起义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③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2)例一:看法:“辛亥革命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的观点非常正确。理由: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初步建立了中华民国,是社会形态发生质变的开始。②辛亥革命后创立民主共和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近代化转型。③辛亥革命结束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有利于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促进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例二:看法:“辛亥革命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的观点不正确。理由: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初步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攫取,社会形态依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辛亥革命后创立民主共和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依然是封建的自然经济。③辛亥革命结束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有利于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但在中国广袤的地区,封建思想还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努力”可从“清末新政”失败后,立宪派及汉族官僚与清政府分道扬镳、资产阶级革命派数次发动反清起义、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影响”可从致使清王朝的统治日益岌岌可危并最终被推翻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评述,旨在考查全面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若“同意”,可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初步建立了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等角度思考作答;若“不同意”可从胜利的果实被北洋军阀攫取,社会形态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依然是封建的自然经济、封建思想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等角度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2年,中国与下列哪个国家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

A. 苏联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查看答案

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朱允炆,攻占都城南京,赶跑了当时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帝宝座,史称明成祖。他虽然成功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但后来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

A. 是以武力夺取皇位的

B. 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C. 违背封建道德规范

D. 不符合封建史家的利益

 

查看答案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是(    )

A.世界向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              D.两极格局

 

查看答案

阅读《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表》:1989—1996年成员国数量迅速增长,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A. 90年代成员国增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关

B. 90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期             

C. 90年代增长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      

D. 90年代增长与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关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 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