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A. 清代“广州人多务贾” B. 苏州“东...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A. 清代“广州人多务贾”

B.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 江宁机户李东阳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C 【解析】“广州人多务贾”没有涉及雇佣关系,故A错误;“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只能说明纺织业发达,故B错误;“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反映了雇佣关系,故C正确;江宁机户李东阳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只能说明其规模大,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的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力量。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

C. 鸦片的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查看答案

宋朝某人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

A.重视商业的作用                B.提倡重农抑商

C.重视农业的作用                D.提倡农商并重

 

查看答案

《中国商帮:从大历史看中国商人宿命》一文指出:“整个明朝,绝大多数时候,海商是以非法的角色活跃在海外贸易中。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走私商人,甚至以武装的方式走私,最嚣张时公然对抗政府。”导致明朝海商这种命运的主要因素是(      )

A. 明朝长期推行“海禁”政策    B. 走私带来的暴利的吸引

C. 海商崇尚武力    D. 西方殖民者的扶持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养民之善政,十有八焉:劝农丰谷,土田不荒芜,为上善政一。……居货不弃商贾如归,为中善政一……学校殿庑常新,春秋享祀必敬,为下善政一。

凡教太子,观于桑,则知衣服所自出,观于肆,则知器用所自出。凡教太子,过市,则见贩鬻之劳,在途,则见负担之劳。

——摘编自唐甄(16301704年)《潜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甄上述观点出现的社会根源。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8年夏,战事对同盟国越来越不利。虽然奥匈帝国国内的少数民族领导人一直对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此时他们不得不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了……对他们来说也是脱离旧的帝国的时刻,接受协约国所宣扬的民族主义是必走的路了。此时的奥匈帝国已经无法将这众多民族联合在一起了。其他成员也对帝国丧失了信心:经济发展已经停止,新的经济发展的希望也消失了,战时许多战前在奥地利部分引入的开放政策被取消,这使社会主义者非常气愤。在这些条件下极端民族主义者获得了许多支持者。1918年9月和10月,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达成停火协议。

战争的结束也是奥匈帝国的终止。对战胜国来说,按照伍德鲁•威尔逊宣布的十四点计划奥匈帝国分裂为许多民族国家是必然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分裂奥匈帝国并非协约国的战争目的,这个建议一直到战争后期才获得支持。相反的,许多人认为奥匈帝国的分裂并不解决当地的民族问题,而只是使得这个地区更加不稳定。

——摘编自《没落的帝国:奥匈帝国的瓦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奥匈帝国瓦解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战后战胜国对奥匈帝国的处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