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说:“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说:“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请推断他当时在苏联不可能看到

A.

B.

C.

D.

 

D 【解析】20世纪30年代初正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而同一时期的苏联正在进行一五计划,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上则发展了集体农庄,所以ABC都反映了当时的工农业生产的现实,故ABC不符合题意;而当时波兰并没有武装干涉苏联,而且当时列宁已经逝世,所以D是当时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0年8月,在通往莫斯科红场的一条主要大街上,挂着一条红色的大标语,标语上写着“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 民主化和公开性导致苏共的威信降低

B. 国家权力应从党的系统转移到苏维埃

C. 借鉴西方分权致使权力转移到民主派

D. 标语显示思想混乱、派系纷呈、社会动荡

 

查看答案

俄国著名学者尤·布尔金在《独立报·三个列宁》中说: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导致列宁思想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是(   

A.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经济凋敝

C.苏联人民迫切想过渡到社会主义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是

A.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 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C.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D. 推行新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A. 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 与美国“冷战”

D. 消除了西方国家的矛盾

 

查看答案

“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然大悟……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材料中所说改革的情况是指(  )。

A.斯大林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