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相比宋代的监察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1)变化:宋朝的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监察官的要求日益严格,监察官员日趋专业化;监察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原因: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特点:中央、地方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形成与行政体制并行的监察体制(制度化、规范化);伴随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而不断强化与完善。 历史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起到整顿吏治、督促官吏的积极作用;加强皇帝对官僚机器的控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化:宋朝的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监察官的要求日益严格,监察官员日趋专业化;监察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制度日益完善;第二小问,原因: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中央、地方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形成与行政体制并行的监察体制;伴随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而不断强化与完善;第二小问,历史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起到整顿吏治、督促官吏的积极作用;加强皇帝对官僚机器的控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说明古代人才观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查看答案

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 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

C. 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D. 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

 

查看答案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

A. 科举制度地主经济

B. 专制皇权商品经济

C. 官僚政治地主经济

D. 封建割据商品经济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解缙曾受皇帝信任,常伴皇帝左右,并有机会参与朝廷机密事务决策和处理政务票拟。以上材料讲述的是

A. 唐代三省六部制

B. 汉代察举制

C. 清代设置军机处

D. 明代内阁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