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全球环境恶化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

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弊端,经济全球化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上,其次还有对全球化环境的影响上。对照备选项可知①②④正确,经济全球化各国的交流增多,对于发达国家也会产生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输出大量的劳务,而使得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所以③也正确,故答案选择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它在塑造历史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它”是指

A. 国际贸易

B. 工业革命

C. 通信技术

D. 世贸组织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直接源自

A.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断革新

B. 各国的生产和销售连为一体

C. 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

D. 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更为密切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开始于

A. 16世纪初

B. 17世纪后半期

C. 18世纪中期

D. 20世纪90年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科技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着对外科技交流,存在着对外来科技的接纳和吸收,但我国的科技体系却是独立形成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一一驳斥了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大多源于西方的观点,认为中国文化科学的发展具有独创性。……在天文学领域,中国特别注意对天象位置的观察和历法的制订,是与中国从古就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需求相联系的。中国古代以算术、代数、几何为主要内容,以算筹、珠算为主要计算工具的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历法制定、土地丈量、堤坝宫室仓窑的建造、税收计算、财务分配、商品交易等方面的需要紧密相关。……古人在宏观上特别重视天人关系的和谐,在微观上则重视事物内部关系的协调。中医特别强调阴阳的相互依存、消长、平衡,强调对病因的综合考察,讲究辩证施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科技成就(部分)

时间

科技成果

1765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

1785年

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807年

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66年

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

1876年

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1883年

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1885年

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

1903年

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

1945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57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69年

因特网问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以一个国家为例,围绕“科技创新与    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 所拟论题,阐述须有正确的史实为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去,中国士大夫对待中西文化的首先反应是“中体西用”的思维模式.尽管“用”的内涵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不断变化,但“体" 的内涵却岿然不动,这种思维模式虽然坚持了文化的民族性,但于现实都无禆益。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引起了思想观念的变革,"中体”的堤坝被冲破,“西化”思维模式出现。

材料二  近代中国,面对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国的仁人志士在问“中国向何处去”的同时,也在思考“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各派代表都提出不同的思维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试图会通中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尚明《近代中西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两条途径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同仁人志士思维模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