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事业,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贡献了毕生的...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事业,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贡献了毕生的精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可能的。否则,就不可能。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1)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实施了什么经济政策?简述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和结果。

(2)以上两幅照片反映了邓小平同志晚年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请任选一幅图片,写一段说明(包括背景、主张和影响)。

(3)从列宁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1)新经济政策。原因:生产力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大规模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结果: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图1:背景:“文革”结束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影响:指导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图2:背景: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改革开放需要深化。主张:重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影响:南方谈话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调整政策,发展生产力。 【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生产力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大规模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等角度回答。“结果”,依据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2)问,“说明”,任选一幅照片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主张和影响三个角度说明即可。第(3)问,“启示”,依据所学知识得出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调整政策,发展生产力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社会发展的所有成果,都是由人来创造的。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评价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面。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治体制,至“康乾盛世”达到巅峰。清朝皇帝大权独揽、勤于政事的个人特点,是君主集权体制能够正常运作和充分发挥效能的基本前提……一系列新制度的出现,进一步保证了皇帝个人意志不受外部影响而全面贯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当时的政治体制。

(2)康熙帝是17世纪后半叶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巩固国家统一和维护国家主权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有人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贡献要看他比前辈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康熙帝处于“康乾盛世”的开端,未能把握工业革命发展的世界潮流,不足称道;也有人认为,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对国家的主要贡献,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立下了丰功伟绩。

针对上述评价康熙帝的不同观点,就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境内的一口探井喷出了石油,宣告了大庆油田的诞生。我国找到大庆油田的依据是李四光

A. 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

B. 古生物学研究成果

C. 对第四纪冰川的研究

D. 对地热地震的探索

 

查看答案

詹天佑在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设计的“人”字形的线路,体现了

A. 对国家铁路权益的维护    B. 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

C. 社会环境有利于科技创新    D.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B. 吸收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

C. 图文并茂,便于学习辨认

D. 纠正了前人药书的不当之处

 

查看答案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为开辟新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了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D.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