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 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荗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趋势:上升。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答二点即可)理【解析】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试题解析:(1)结合材料一中“点火”出现的时代背景“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可以总结出其确切含义,即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材料二中表格数据有起伏波动,但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所以紧扣问题要求的总体趋势即可得出答案,该题易于回答出曲折变化类似的答案;其原因可结合所学内容直接回答。材料三对邓小平同志作出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其出发点在于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贡献,即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疾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被广为传颂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这位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 普朗克

 

查看答案

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奠基人,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A. 太阳中心说

B. 相对论

C. 经典力学理论

D. 进化论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李时珍编纂的《本草纲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编纂《本草纲目》历时27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B. 对药物的观察采取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方法

C. 对各种药材的形状、产地的描述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

D. 严谨治学,《本草纲目》正式出版后他又亲自修订了三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