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春秋时楚相孙叔放在淮河流域修的芍肢,灌溉面积一万多顷;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崛江流域修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工郑国在秦浸渭水系修的郑国渠,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材料三:“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氢。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什么进步?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提到的都江堰工程为什么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1)对牛的控制,反映了当时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利用畜力可以节省人力,提高耕作效率,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巨大进步。 (2)都江堰的科学巧妙的设计可使江水分流,既可防止江水溢洪,又可分江水灌溉川西平原,起到了防洪、灌溉、治沙、航运等多种作用,解决了成都平原的崛江水害和土地灌溉问题,所以使成都平原能成为著名的“天府之国”。 (3)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耕农经济。特点主要是规模小,分工简单,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难以抵挡外部因素冲击的脆弱性。 (4)条件有生产工具和技术、水利兴修及安定的社会环境,还有统治者的宽松开明政策等。 【解析】(1)材料“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可以看出当时牛耕的发展状况;材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并且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牛耕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都江堰的设计及其建成后所起到作用等方面来分析问题得出答案。 (3)材料“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从材料“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社会环境、统治者的政策、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展等方面来分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铸铁、冶铁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唐代曲辕犁详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中春秋与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三,图中是什么时期的何种工具?有何作用?

(4)材料三、四中的两种牛犁相比,后者有何优点?

 

查看答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足即产品富足

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带有开放性

A. ①③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中国的耕犁达到完善阶段的标志是

A. 耦犁的出现

B. 高山犁的出现

C. 曲辕犁的出现

D. 铁铧犁的出现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