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并占寿地;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吴翼护,迁都州来,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地复入于楚。

材料二秦王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

材料三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寿春为淮南王国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刘长废死,文帝立刘长子刘安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材料四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淮南各府、县均隶于河南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安丰路总管府,治所寿春,领5县。

——安徽文化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周至秦朝与寿县相关的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什么?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上述设置带来的弊端?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实行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总趋势。

 

(1)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解析】试题分析: (1)据材料一,寿地“周为六、蓼国地”,反映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材料二“命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实行郡县制。 (2)汉初鉴于亡秦“孤立之败”,地方上除了推行郡县制外,还分封一些同姓子弟为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材料四“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本题从纵向角度考查地方行政制度制度演变的历史规律。其发展趋势是中央对地方、对边疆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不断强化。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不 同   盛行的 时代   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   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和中央 政府的 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郡、县则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作用和 影响   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相 同 点   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发展了马克思这一理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查看答案

秦朝时期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 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查看答案

1900年德国皇帝曾发表演讲,要求德国军队在中国采取大范围的报复措施:“……你们一定要发挥古老的普鲁士民族的勤奋能干的作风,做为基督徒,在忍受痛苦中展示你们自己,在你们的旗帜和武器所代表的荣誉和胜利的引导下,用你们的军纪和纪律给全世界作出一个范例。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

B.德意志民族好战与民主的双重性格

C.德国跻身于美洲强国之列

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日程是建国初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 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旨在(    )

A. 保护私有财产    B. 保障平民利益

C. 促进社会公平    D. 维护法律尊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