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司马光曾上书指出:“窃惟四民之中,惟农最苦。……而又水旱、霜雹、蝗蜮间为之灾,幸...

司马光曾上书指出:“窃惟四民之中,惟农最苦。……而又水旱、霜雹、蝗蜮间为之灾,幸而收成,则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这主要反映出

A. 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B. 司马光主张变革

C.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D.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解析】材料反映了小农面临沉重赋役和自然灾害的悲惨境地,体现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D正确;农民赋役负担沉重,说法过于片面,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司马光主张变革,故B错误;农民社会地位低下,不属于本质问题,故C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材料所述的第三级演变使

A. 分封制最终走向了解体

B. 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出现

C. 考试选拔官员成为定制

D. 官僚政治体制开始形成

 

查看答案

《隋书·刑法志》中记载: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唐六典·刑部》中记载:凡决死刑,皆于中书、门下详复。它们体现了

A明德慎罚的理念

B分权制衡的原则

C厉行法治的精神

D以礼入刑的思想

 

查看答案

讼师,指古代中国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者。唐宋时期,讼师得以大发展。《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代中国讼师的出现是现代律师制度的雏形

B. 唐宋时期讼师的大发展源于商品经济的发达

C. 讼师秉承外儒内法精神与当时主流思想相背

D. 讼师往往会误导衙门公正断案,常常被处罚:

 

查看答案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权臣、武将相继把持朝政。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是

A. 地方势力群雄并起

B. 刘氏家族大权旁落

C. 宗法观念丧失殆尽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周人坚持“尊尊而亲亲”的原则,以礼治天下。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了

A. “家天下”第一次实现

B. 宗法制具有开放性

C. 血缘纽带维系王权

D. 周王权力高度集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