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元】《木棉歌》

材料二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

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

——上海机器织布局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1)信息: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 (2)新现象: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作用: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或: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可知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由材料二“……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可知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可以看出西方工业品充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这说明我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及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时代,西方国家日益强大。此时的中国逐渐走向衰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而交通工具的先后发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世界铁路长度急剧增加……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人民版教材整理

(1)写出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在推动世界市场方面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

 

查看答案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布几停其半。”

D.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查看答案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 使中国走上国富民强道路

B. 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

C. 培养了大批新式科技人才

D.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农民“徙居都市”的主要原因是

A. 小农经济日益解体    B. 城市生活条件优越

C. 受到西方思想影响    D.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