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C.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在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下,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成为了殖民国家的的原料产地与商品的倾销地。A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是在新中国成立后。B项为无关项,D项是错误项,中国并没有沦为过列强的殖民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上述材料反映出

A. 民用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分洋利作用

B.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C. 19世纪末外商企业逐渐退出了中国

D. 李鸿章是民族资产阶级杰出代表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 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查看答案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 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 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 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查看答案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沿海沿江城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移民潮。中国人口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迁徙的趋势。沿海与沿江城市呈现人口上升趋势,而内地传统城市则呈现人口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反映了

A.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B.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C.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逐步体现

D.自然经济日趋解体

 

查看答案

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胶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漫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