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班的西北毛纺厂...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班的西北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 官僚资本    B. 外国资本    C. 封建官府    D. 地主阶级

 

A 【解析】从材料中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可以看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僚阶层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排挤和打击。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    )

A. 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

C. 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    D. 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A. A—B段

B. D—E段

C. C—D段

D. B—C段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间资本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A.列强争相向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B.淸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社会上兴起了收回利权运动

 

查看答案

1945年,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重压

B. 外国资本的侵略

C. 封建官府的排挤

D. 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从张謇企业的命运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依赖国外市场

B.战争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良好的国际环境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

D.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