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日本的野蛮侵略,近代化历史进程屡遭打断,使中华民族长期陷入深重...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日本的野蛮侵略,近代化历史进程屡遭打断,使中华民族长期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历史事件的结果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2)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侵华的主要史事。

材料三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谈到:“我军所以能在敌后开辟和建立根据地并取得成绩,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友军的配合,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敌,便无以顺利的开展游击战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政策。

材料四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七七事变后,中共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38年59%,1939年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

(4)通过材料四并结合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材料五  抗战中访问过重庆的尼赫鲁对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自传里写道:“我想不出有任何不幸的命运能够摧毁这个有古老历史而现在又很年轻的民族的精神。”

(5)结合抗战史实,你怎样理解尼赫鲁所说的“民族的精神”

 

(1)历史事件:甲午中日战争(或者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问题:蓄谋已久 史事: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细菌部队暴行等。 (3)政策: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作用:中流砥柱 (5)民族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军民的长期抗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时间信息“1896年”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马关条约》的签订。联系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根据材料中的“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可以看出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联系所学可知,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细菌部队暴行等。 (3)根据材料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友军的配合,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敌,便无以顺利的开展游击战争”可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政策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联系所学史实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从中国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过程来看,尼赫鲁所说的“民族的精神”应当是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今中外,人们追求民主的脚步从未停歇,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争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还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伯利克里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金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在太阳系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出    B. 《共产党宣言》发表

C. 法国巴黎公社的成立    D.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查看答案

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个会议是指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 26届联合国大会

 

查看答案

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 大陆与台湾互不干涉对方的事务    D. 反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中国内政

 

查看答案

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一切爱国的进步力量团结和调动起来去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对这句话理解最贴切的是

A.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奋斗目标相同

B.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相同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D. 实践证明实行多党制在中国是可行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