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

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这说明

A. 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 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 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D. 理想是虚无缥渺的东西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理想,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故A项正确。理想不一定都是幻想,排除B。C项说法正确但不能说明最本质的共性,排除。理想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的表述不符合事实,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市场上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仁义为本原则

C. 民族团结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查看答案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所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纯系地理条件使然。中国的边界,或为大海,或为高山沙漠,外敌只能从北方入侵,所以安全较有保障。虽发生分裂,但不久即复归统一,主要也是地理原因。中国以长江为天然屏障,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于气候的原因,北方人彪悍好战,南方人温顺怯懦;北方人一旦跨过长江,无须经过旷日持久的战斗便可迅速控制全国。南方人习惯于俯首听命,故不易形成分裂。

材料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作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而实现的。作为劳动对象,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着物质生产活动的类型、方式等,并通过决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1)结合材料一请对孟德斯鸠对中国“历史悠久、国家稳定”原因的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与孟德斯鸠在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上的认识有何本质区别?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地名)—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1580—1590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3000担,价值白银24万两,利润达36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三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农产品进口关税减低,许多农民的生计变得艰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丝—银贸易”反映了世界经济什么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为实现“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中国进行了怎样的努力?据材料四概括入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