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可见 A. 照相留念已成...

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可见

A. 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

C. 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D. 近代中国照相业获得快速发展

 

B 【解析】这则启事反映了当时的上海已经出现了近代照相业,说明西方文明的传入已经影响了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材料没有显示照相业 “快速发展”;仅凭该广告也不足以说明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在经济和政冶方面,实际上都是依附于帝国主义,材料也没有体现半殖民地的色彩。所以答案选B。排除A、C和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种情况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反清革命

B. 易服、废止缠足

C. 全盘西化

D. 倡导婚姻自由

 

查看答案

现实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投射到对于历史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转型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三元并存与互补”指的是“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从这三个角度展开,指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史学界把世界近代化的类型分为两种:“早发内生型”(社会内部自身力量产生近代化)和“后发外生型”(近代化的启动多是源于外部的刺激与挑战)。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化的类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丝绸之路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