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时珍在太医院担任院判不到一年便托病辞职回乡,主要是由于他 A. 打算编纂《本草...

李时珍在太医院担任院判不到一年便托病辞职回乡,主要是由于他

A. 打算编纂《本草纲目》

B. 淡泊功名

C. 打算闭门读书,潜心研究

D. 心系民间

 

B 【解析】试题分析:练习课本知识,李时珍因为医术精湛,李时珍被住在武昌的皇族楚王聘用。后又被推荐到京师的太医院,担任太医院院判,这使他有机会阅览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医药典籍,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开阔了眼界。由于淡泊功名,在太医院任职大约一年,他便托病辞职,回到家乡。故此题应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时珍曾经对父言诗明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诗中表达的李时珍的志向是

A. 科考做官

B. 读书应试

C. 编修本草

D. 终生行医

 

查看答案

父亲希望李时珍走科举之路的主要原因是

A.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B. 民间医生的社会地位卑微

C. 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出人头地

D. 李时珍聪明好学,14岁就考取了秀才

 

查看答案

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时珍的科学创造,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刺激,更受到明代中后期文化领域掀起的革新思潮的鼓舞。他以毕生的精力研究历代医学、药物学,博览群书,批判地汲取历代医药学成果,从而完成了《本草纲目》。他把1892种药物分为16部,依次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最后是“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这种排列次序,富有实用科学价值。

——据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材料二曼陀罗花的特性当时无人知晓,而且名称不一。李时珍按照古籍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并亲身进行了种种尝试。“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另外,经过多次尝试,李时珍还准确弄清了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知道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摘编自赵坤《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本草纲目》反映的李时珍的科学成就。材料一同时指出了李时珍取得成就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李时珍在药物学方面取得了什么具体成果?他采用了怎样的科学探究方法?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学到李时珍的哪些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

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  《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药学家陶弘景说穿山甲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行吞食。为了验证陶弘景的说法是否正确,李时珍亲自上山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确实是吃蚂蚁的。不过,从观察中却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挖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

材料二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这样评价:“李时珍在药物学方面的成就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同样高的水平。”……在西方,《本草纲目》成为一部矿物学、植物学和生物学的百科全书,在欧洲引起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它曾经被达尔文引用作为进化论的依据,还被他誉为“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

(1)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是如何对待陶弘景的说法的,试对李时珍这一做法进行评价。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本草纲目》被誉为百科全书的原因。并分析为何李时珍的科学成果与伽利略、达尔文等人的科学成果历史命运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