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春秋战...

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春秋战国)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定型为儒学为正宗,兼容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主义文化”; ……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之相形见绌,中国文化因外来文化之影响而起变化,以致根本动摇,皆只是最近一百余年之事而已。

                                                     ——《中国文化要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文化现象是指什么?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帝国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宋元时代,中国的“市民文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根本动摇”的原因。

 

(1)现象:百家争鸣。主要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奴隶制崩 溃,封建制形成,社会急剧转型。 (2)形成:汉朝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加以发挥,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等思想;汉武帝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倡大一统, 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帝国文化开始形成。市民文化:宋词、话本、戏剧、风俗画、四大家书法。 (3)原因: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的时代”可知是百家争鸣;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从政治、经济和阶级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秦汉时期董仲舒对于儒学思想发展以及汉武帝对于儒学尊崇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宋词、话本、戏剧、风俗画、四大家书法等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西方文化冲击、现金中国人探讨以及文化运动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 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

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主要反映了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查看答案

下列作品中,以19世纪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为背景,深刻揭露复辟后的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和堕落,是一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作品的是(  )

A. 《红与黑》    B. 《悲惨世界》    C. 《战争与和平》    D. 《人间喜剧》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他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斯说的作家是

A. 巴尔扎克    B. 雨果    C. 司汤达    D. 歌德

 

查看答案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产物

B. 浪漫主义文学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C. 它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理性王国”的失望

D. 当时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弊端开始暴露

 

查看答案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关于新中国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0 世纪 60 年代末,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 到 20 世纪末,我国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C. 1977 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D.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