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反思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新...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反思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桌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但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

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据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等

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示例一:新文化运动的某些代表人物彻底否定传统文化。 他们通过《新青年》等刊物、北大讲堂和撰写小说等方式,揭露和批判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他们不仅不承认传统的伦理道德,甚至传统的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他们对传统文化采取绝对否定的做法,冲击了传统文化。 示例二:新文化运动传承了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 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他们提倡新文学,如白话小说等。这是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开端,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解析】结合材料“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可分为两种观点新文化运动的某些代表人物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传承了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两方面阐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据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启动社会变迁的那些决定性因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当时的中国,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稳固模式,政治上是高度专制集权的官僚帝国,丝毫不见启动社会经济转型的内部动力和物质条件。不同于中国的单一结构式的农业社会,英国已经孕育出内源性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和变革的前提条件,……那种认为西方更多是靠对东方掠夺而发达起来的想法并不准确,当时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才是起决定作用的,而且它们在启动阶段是起主导作用的。

——白少飞《以大历史观看待中目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演进进程。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社会转型不同的背景和特点,由此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图:图中的折线表示2001-2016年世界贸易增长百分比,长条图代表的是片面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WTO成员国,其中深色部分表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采取的措施浅色部分表示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措施。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全球化过程中

A. 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

B. 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

C. 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D.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查看答案

1921年3月,得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后,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

A. 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B. 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 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

D. 促进生产关系根本变革

 

查看答案

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分析英国贸易政策时指出,“正是以前支持保护主义的资产阶级现在给予了英国的自由贸易以坚定的支持。”“如果对重商主义经济学家的政治理想和兴趣所在不抱任何偏见,那么自由主义经济学本来是可以继承重商主义经济学的分析工作的。”作者旨在强调贸易政策

A. 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

B. 前后具有继承性

C. 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D. 本身具有阶段性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维护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公民团体。”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 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

B. 公民意识决定了人际关系

C. 由公民用体构成自治性的社会

D. 城邦有利于公民行使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