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创作时毛泽东已

A. 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D.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A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是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反映的是秋收起义的情况,并且给出了时间——1927年9月,其背景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错误,并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在此会议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秋收起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提出的,时间晚于题干,排除。《新民主主义论》是在抗战期间发表的,排除。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发表的,排除,答案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0年,毛泽东在给好友蔡和森的信中说:“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奈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这表明他

A. 反对在中国发动暴力革命

B. 摆脱改良幻想并走上了革命道路

C. 反对中国走俄国式的道路

D. 建议中国的知识分子向俄国学习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表明毛泽东在“行动上”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是

A. 阅读了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B. 创建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C. 与陈独秀等讨论马克思主义著作

D. 组织新民学会

 

查看答案

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曾抄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诗以言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毛泽东抄写这首诗表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襟

B. 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到新式学堂学习

C. 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更多地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

D. 在离开韶山之前,毛泽东曾接受过近代科学知识

 

查看答案

2013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以下关于毛泽东的历史活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

B. 土地革命时期——胜利完成红军的战略转移

C. 解放战争时期——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D.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查看答案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提出的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首倡和积极推动,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严重危及其统治的现实逼迫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但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调整了对内政策,由联共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把抗日战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看待的。进行抗日战争,不仅要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还要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毛泽东……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朱燕娜《浅析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提出背景》

材料二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一般地还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农业,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毛泽东提出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该理论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创立新中国时是如何实践的?

(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看,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创新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