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做出的选择是(  )

A. 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 发动国民大革命

C.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 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选C。ABD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创作时毛泽东已

A. 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D.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查看答案

1920年,毛泽东在给好友蔡和森的信中说:“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奈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这表明他

A. 反对在中国发动暴力革命

B. 摆脱改良幻想并走上了革命道路

C. 反对中国走俄国式的道路

D. 建议中国的知识分子向俄国学习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表明毛泽东在“行动上”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是

A. 阅读了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B. 创建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C. 与陈独秀等讨论马克思主义著作

D. 组织新民学会

 

查看答案

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曾抄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诗以言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毛泽东抄写这首诗表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襟

B. 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到新式学堂学习

C. 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更多地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

D. 在离开韶山之前,毛泽东曾接受过近代科学知识

 

查看答案

2013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以下关于毛泽东的历史活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

B. 土地革命时期——胜利完成红军的战略转移

C. 解放战争时期——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D.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