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袁世凯统治期间仅1912年至1914年就有唐绍仪、陆征祥、赵秉均、熊希龄四届内阁...

袁世凯统治期间仅1912年至1914年就有唐绍仪、陆征祥、赵秉均、熊希龄四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史上一道奇观。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 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B. 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C. 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

D. 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 【解析】辛亥革命后虽然实行责任内阁制,“唐绍仪、陆征祥、赵秉均、熊希龄四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说明民主共和道路进程比较艰难,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参与热情,A错误;B中荡然无存说法绝对;D中共和和立宪不符合当时斗争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辛亥革命》写道“民国元年,曾经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光明的一年,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垦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民主气氛浓郁,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议员选举,城乡轰动。”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C. 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A.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B. 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C. 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    D. 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查看答案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A. 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B. 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C. 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D. 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查看答案

从1895至1913年,随着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至少又有136家外资制造业和采矿企业在华建立,它们创办时的资本投资额都超过十万中国元,导致“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京设立中央出版机关刷书衙。除了印刷一般的书诏、文告、营规、田凭等文件外,还发行宣传小册子,如《天命诏旨书》、《天朝田亩制度》、《三字经》等,这些册子篇幅不长,文字通俗易懂,便于群众阅读。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  )

A. 领导人尝试利用先进文明成果

B. 中国完全实现近代化

C. 领导人跳出了阶级局限性

D. 农民文化素质得到普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