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

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A. 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 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 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 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柳宗元看来,佛教的思想常常与《易》、《论语》的思想相契合,乐于奉佛,精神上则可以自由无束,故而佛教与孔子的学说的旨归并不是相矛盾的,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正因为儒释有其融合的地方,故C项正确,A项错误;BD项错误,儒学仍占据统治地位。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儒学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其最主要原因是

A. 改造并赋予儒学新的内容    B. 百家并行不利于国家稳定

C. 适应了大一统形势的需要    D. 汉武帝采纳并在全国推行

 

查看答案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做人要“恭、宽、信、敏、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认为人人皆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荀子也主张“仁义”,要“以德服人”“人要向善”。贯穿上述思想的主线是

A. 主张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B. 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都有入学受教育的资格

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查看答案

《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 以民为本

B. 天人感应

C. 人文精神

D. 尊重自然

 

查看答案

论证题

观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形成到瓦解的过程。在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二战后从两极格局形成,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最终到九十年代两级格局瓦解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影响。(要求:论述要有正确的时空观念,要有史实,应简要说明每一阶段国际格局变动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查看答案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在封建时代他为何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3分)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扬时代也。

——《民报·发刊词》

(2)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先后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重要论断,明确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犹如和煦的春风,吹开了在中国上空飘浮着的“左”倾阴霾。

(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怎样看待“市场”和“计划”?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材料四 高福利,需要高税收的支持。20世纪,英国最叫座的电影明星凯恩,放弃了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移居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他说:我热爱英国,但要等到税收政策改变后才会回去。企业日子也不好过,以1976年的加工业为例,英国的税后利润为8.50%,比西欧、北美低7个百分点。想赚大钱的,唯有另择国门。社会保障部含总部和六个专门机构,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约有100万,每年的管理费用就高达16亿英镑。

(4)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