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的无产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的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等等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材料二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有什么贡献?

(2)材料二讲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毛泽东在创建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方面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又有哪些失误?

 

(1)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是:在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那就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2)有益的探索:①(在国民经济基本恢复的基础上)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②(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胜利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领导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失误:①1958年不顾客观规律,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挫折;②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造成全国大动乱,给党、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损失。 【解析】(1)从材料“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的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答案。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益的探索:①(在国民经济基本恢复的基础上)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②(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胜利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领导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失误:①1958年不顾客观规律,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挫折;②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造成全国大动乱,给党、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损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列属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

③武装起义

④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小明在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时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你认为他应该借助下列哪一部历史文献

A. 《论十大关系》

B. 《新民主主义论》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查看答案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研。”(注:妙香山位于朝鲜半岛)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长江

C. 挺进大西南

D. 挥师大西北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 秋收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第五次反“围剿”    D. 长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