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宋统一后,为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宋统一后,为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跋扈局面的重演,决定使科举考试向庶族地主及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广泛开放。同时,大官僚、大地主仍可凭借其地位,继续把持选官权。主考官入闱之前,“其去取高下,固已定于胸中矣”。寒门子弟纵有超人才能,也只能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戚在朝中”的感叹。于是无德无能、奸猾狡诈之辈投机官场。

宋太祖下诏:“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更发公荐,违者重置其罪。”宋统治者后又两次下诏,重申这项禁令。宋太祖于讲武殿复试新及第进士,“自兹殿试遂为常式”。礼部侍郎周起,“患贡举不公”,奏请将糊名法用于省试,被真宗采纳。实施糊名后,考官尚能通过辨认文卷字迹得知考生是谁,于是又创立了誊录制度,由政府雇人抄录考生试卷。

——摘编自石静《略论北宋的科举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科举改革的原因和措施。

(2)根据材料,分析北宋科举改革的影响。

 

(1)原因:北宋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扩大科举取士力度;大官僚、大地主把持选官大权,广大寒门学子遭到排挤;无德无才之人投机官场,易导致吏治腐败、官场黑暗。 措施:废除公荐制度;殿试成为定制;采取糊名法和誊录制。 (2)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考试公平与客观,缓和了社会矛盾;将选士大权直接控制在皇帝手中,进一步强化了皇权;有利于选拔更多优秀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解析】(1)依据“为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跋扈局面的重演”“大官僚、大地主仍可凭借其地位,继续把持选官权”“寒门子弟纵有超人才能……”“无德无能、奸猾狡诈之辈投机官场”可概括出科举制改革的主要背景和原因。依据“自今朝臣不得更发公荐”“自兹殿试遂为常式”“奏请将糊名法用于省试”“创立了誊录制度”可概括出主要的改革措施。 (2)从糊名法和誊录制来看,科举制改革有助于考试公平;从将选官大权从大官僚手中剥夺的角度来看,改革有助于加强皇权;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来看,科举制改革又有助于更多优秀人才的提拔,从而扩大统治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家说,落后的封建主义决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强调在世界近代史上社会转型期,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高低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社会制度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影响,引用了如下公式:

综合国力=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军事力量+文化成就)

这一公式表明,社会制度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综合国力诸要素。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社会制度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近二百年的“牛奶史”,展示了在现代语境下一种普通的食物如何被推上神坛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以前,由于没有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种伴随着高风险的食品。直接挤出的奶常常被细菌污染,在炎热的季节几个小时就足以令牛奶变质,因此几百年中,被称为“白肉”牛奶和奶酪是穷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钱人对其敬而远之,经常食用乳制品甚至被认为是贫困的标志。19世纪早期,工业化使职业妇女数目增加,母乳喂养的减少相应增大了人们对牛奶的需求,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乳制品行业的繁荣。1871年,巴斯德灭菌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牛奶的安全程度,奶制品的消费更加旺盛;19世纪末期,肉类消费需求量的提高间接地带动了乳业农场的发展;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20世纪,冰箱的普及使得奶类的保存更便利。

一战的爆发使得牛奶制品的市场需求猛增,因为罐装牛奶、炼乳被用来改善士兵的营养失调问题;各国的农业产区纷纷响应号召,大量生产乳品罐头;战时大批妇女外出工作也使得母乳喂养大范围减少,婴儿的牛奶消费日益增长。加之这一时期也正是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出现的时候,三者的结合,将牛奶塑造成了一种“完美食物”。

1906年,美国通过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药品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1943年又通过立法,专门拨款开展学生餐和学生饮用奶计划。1954年,时任法国国民议会主席的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宣布:每个小学生每天将可以享受一杯加糖牛奶,好让他们“读书更用功,身体更结实、强壮、充满活力”。日本政府从1964年开始,要求每所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必须包括牛奶。

1961年国际牛奶联合会(即I.D.F)将每年5月第三周的周二定为“国际牛奶日”。

——摘编自《牛奶历史上的两次革命》

(1)根据材料指出牛奶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牛奶流行的主要科技成果,说明牛奶在哪些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该思想应该是

A. 董仲舒

B. 李贽

C. 王夫之

D. 顾炎武

 

查看答案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主张自由贸易,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而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1789~1846年)则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二者的不同表明

A. 经济理论随时代发展而更新

B. 经济理论服务于现实需要

C. 德国经济的竞争力不及英国

D. 实现工业化存在不同模式

 

查看答案

1939年前,“苏联工业总产品中大约有70%是资本货物(再投资),30%是消费品;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大致相反”。这是因为

A. 两国经济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B. 苏联经济政策更利于经济发展

C. 美国经济发展速度不及苏联    D. 苏联政府的经济职能弱于美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