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禹,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禁酒。”直到明清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禹,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禁酒。”直到明清时期,各朝代都有禁酒令。秦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取醢(沽)酉(酒),田墙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北魏文成帝更严厉规定:“酿、沽、饮皆斩之。”历代统治者为了禁酒,“捕之”“杀之”,甚至“有罪”“斩之”,加上佛教是中国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佛教也是反对饮酒的,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

——摘编自周佳鑫《浅谈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性对比》

材料二

在19世纪初,英国社会中的酗酒现象愈演愈烈,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衍生出其他许多社会问题。当时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牧师约翰·埃德加说道:“当英国社会中的其他协会专注于将天堂之光广布于整个国度之时,禁酒协会则投入到焚毁一种恶习的事业中。”早期的禁酒改革者和禁酒组织将运动的目标设定为减少酗酒现象的发生,而非禁绝酒水,原因在于当时的禁酒改革者不认为酒水本身是不好的,也不认为饮酒是错误的;他们常常随意地饮用葡萄酒和发酵饮料,谴责的只是过度饮用蒸馏酒的行为。

——摘编自邱振裕《论1829~1953年英国的禁酒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禁酒的基本措施并分析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19世纪初英国禁酒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禁酒的影响。

 

(1)基本措施:对酒征收重税;实行酒业专卖;依靠严刑峻法。 原因:节约粮食,以备战乱和自然灾害;统治者防止官员沉湎于酒,荒废朝政;宗教节欲思想的影响。 (2)特点:道德劝诫,比较温和;民间推动为主,成立禁酒组织。 影响:禁酒运动推动了社会对酗酒现象的重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英国的酒类消费;有利于改变社会的娱乐方式,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纪律性,保持工业革命的高效开展。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禁酒的基本措施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秦律规定、北魏文成帝更加严厉规定”等字眼意在强调依靠严刑峻法来禁酒。原因则要从多种因素分析,例如,经济因素可以从禁酒能够节约粮食的角度解释,政治因素可以突出预防官员沉腼于酒,荒废朝政等。 (2)19世纪初英国禁酒运动的特点也要按照材料二并对比材料一进行分析,例如材料一主要依靠政府的严刑峻法而材料二的英国主要依靠民间人士并且还很温和的方式禁酒等。而当时禁洒的影响在回答时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论述即可,例如,消极影响可以从抑制了英国的酒类消费等方面解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反映了金砖国家在全球主要指数的排名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金砖国家

 

中国

俄罗斯

印度

巴西

南非

GDP排名(2011年)

2

9

10

6

27

人均GDP排名(2011年)

93

56

134

53

71

全球繁荣指數(2011年)

52

59

91

42

69

全球创新指数(2011~2012年)

34

51

64

58

54

金融发展指數(2011年)

19

39

36

30

29

经济自由度指数(2011年)

92

81

94

102

87

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指数(2012年)

1

8

3

5

14

 

 

A. 瓦解了世界经济旧秩序

B. 在全球经济中绝对优势明显

C. 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化进程

D. 经济发展有较高相似性

 

查看答案

德国天主教会和南部、西南部小邦不满宪法赋予信奉新教的普鲁士的统治地位,要求更多权利。但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的支持下加强了对天主教会的控制。这说明

A. 德意志宗教改革逐渐开始

B. 普鲁士专制引发社会动乱

C. 德国维护新政体任重道远

D. 自由资本主义居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下图为番茄从美洲部分外传到中国的示意图。与传播路线相关的是

A. 欧洲渴求黄金

B. 工业原料需求

C. 国际分工深化

D. 殖民贸易活动

 

查看答案

在古希腊智者学派中,普罗狄柯否认神,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而克里底亚认为,神不关心人的命运。这些观点

A. 树立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B. 摆脱了古希腊神话的影响

C. 标志着民主政治的起源

D. 使哲学成为研究宗教的学问

 

查看答案

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人们为打败强大美国而欢欣鼓舞时,毛泽东告诫大家:“1950年时美国的钢产量是8700万吨,中国只有61万吨,双方相差140多倍。”这体现出

A.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B. 中央发展重工业的愿望

C. 战争胜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D.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终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