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3 1500—1799年 1800—1899年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3

 

 

1500—1799年

1800—1899年

1900—1939年

国家

重大事

件次数

占世界百分比(%)

重大事

件次数

占世界百分比(%)

重大事

件次数

占世界百分比(%)

英国

75

25

130

22.15

95

13.97

法国

72

24

100

17.07

35

5.15

德国

42

14

173

29.47

130

19.12

意大利

24

8

10

1.70

10

1.47

中国

13

4.33

2

0.34

5

1.18

俄国(苏联)

6

2

29

4.94

40

5.88

美国

2

0.66

55

9.37

211

31.03

日本

 

 

 

 

7

1.03

世界总计

300

100

587

100

680

100

 

 

——摘编自李京文主编《国际技术经济比较——大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表3为近现代不同时期各国科技发展简况表。根据表中信息,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示例一:中英的科技发展程度说明,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解释:材料显示,英国在1500—1799年间,科技重大事件75次,占世界25%,遥遥领先,中国在确立推动了科技发展,科学家辈出,科学创新领先于世界,科技革命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成为世界的工业中心并巩固了其世界霸主地位;中国封建制度阻碍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缺乏一个有力的社会环境,在国际竞争中逐渐趋于劣势,为落后挨打埋下了隐患。 示例二:科技发展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解释:英国在1500—1799年间,科技重大事件75次,占世界25%,遥遥领先;科技发展为其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工业的中心并巩固了其世界霸主地位;在1800—1899年和1900—1939年两个时间段,德国、美国科技重大事件迅速增加,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迅速发展,先后出现英德竞争、美国挑战英国霸权的历史现象,最终导致欧洲衰落及世界政治中心的转移。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试题。首先认真阅读表格,该表格是关于近现代不同时期各国科技发展的简况,重大事件的次数表明该国科技力量的强弱,进而影响到国家实力和国际格局;然后从中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联系的国家提炼出观点;再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一定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完全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机构,其向国家银行的发展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发行的银行”。1833年,议会法案规定只有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资格,这是英格兰银行成为国家银行的决定性一步。其次为“银行的银行”。在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权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其地位、社会信誉和资金实力不断提高,许多商业银行把现金准备的一部分存入英格兰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大多通过英格兰银行划拨冲销,而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也通过它来进行,1854年,英格兰银行基本取得清算银行地位。伸缩性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使英格兰银行成为近代国家银行业务的样板。

——摘编自燕红忠《从山西票号看传统金融的近代化转变——基于与英格兰银行发展路径的比较视角》

材料二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户部银行的准备资本为库平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户部认购一半,其余的由官员民众购买。该行设总办和副总办各一人,总行设在北京,在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9处设有分行。除经营收存出放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户部银行还享有铸造铜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1908年2月,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奏准,户部银行改称为大清银行,同时制定《大清银行则例》,进一步确定该行的国家银行性质。

——摘编自习辉《新中国金融60年风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格兰银行的发展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户部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相同之处。阐述中外近代国家银行业发展的进步作用。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01—2014年金砖国家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较图,图中上方线条代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方线条代表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据此可知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A.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 金砖国家将领跑世界的经济

D. 两极格局下的竞争更加激烈

 

查看答案

1935年5月27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到了年底,报纸将“最高法院下达判决,怒怼新政”选为1935年的年度新闻。这反映了

A.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

B. 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

C. 新政危害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 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

 

查看答案

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共同意志的作用,所以就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

A. 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B. 代议制有其合理性

C. 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

D. 公共意志高于法律

 

查看答案

(题文)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

A. 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

B. 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C. 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D. 表明法律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