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1895至1913年,至少有136家外资制造业和采矿企业在华建立。促使这一现象...

从1895至1913年,至少有136家外资制造业和采矿企业在华建立。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C 【解析】“1895至1913年”这个时间段是重要的时间节点。在1894年,中日发生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允许外国商人在华设厂,体现出资本输出的特点。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签订于1842年,与此时过远,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B选项签订于1860年,也与此时相距较远;D选项《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早在此前已经开始允许外国商人在华设厂,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

A.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B. 符合太平天国实际

C. 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D. 注重广大民众利益

 

查看答案

学者胡适曾说:我们应该决心求学;天塌下来,我们还是要求学。如果实在忍不住,尽可个人行动;手枪,炸弹,秘密组织,都可以,但不可再罢课。……倘要行动则可个人行动,而不必靠群众汪洋来掩饰自己的怯懦。胡适的中心观点是

A. 国共两党推动的国民大革命实难救国

B. 个体的选择不能以正义之名绑架大众

C. 只有采用暴力才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 务实的实业救国论才是理性爱国

 

查看答案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郭士立1831至1833年曾三次进入中国沿海诸省搜集政治、军事和商业情报,并向沿岸居民散发大量宗教宣传品。这三次航行的经历,使得他深切地感到,打开中华帝国的大门已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他要为“摧毁横隔在中外人民之间的城墙”而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A. 传播西方宗教改革的成果

B. 推进中国人思想近代化

C. 消除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偏见

D. 在华进行文化精神渗透

 

查看答案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 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 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

D. 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查看答案

有学者称德意志帝国是“半宪法”甚至是“假宪法”的国家。这是因为德意志帝国(    )

A. 未赋予人民政治权利    B.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 宪法中专制色彩浓厚    D. 经由王朝战争而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