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国语•鲁语》记载,里革和成公讨论臣杀其君谁之过的问题。里革认为是“君之过也。...

据《国语•鲁语》记载,里革和成公讨论臣杀其君谁之过的问题。里革认为是“君之过也。夫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杀,其过多矣”。这说明当时

A. 诸侯国君暴虐无道

B. 是非善恶观念淡薄

C. 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D. 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D 【解析】据材料“臣杀其君……是君之过也。夫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臣杀君的现象得到了认可,说明君臣礼乐制度的破坏,故D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诸侯国君暴虐无道,故A错误;材料主旨反映的是君臣礼乐制度的问题,不是是非善恶观念淡薄,故B错误;臣杀君也不能体现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故C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

A. 周王室安全

B. 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

C. 王位世袭制

D. 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

 

查看答案

《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

A. 维护家族团结和睦

B. 灌输儒家伦理道德

C.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 强化家国一体观念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男子休妻有“七出”之说,同时又有“三不去”对男子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的、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的。这一规定

A. 切实保护了妻子的利益

B. 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C. 有利于维护宗法伦理秩序

D. 赋予女子婚姻主动权

 

查看答案

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

A. 服饰适应国家统一需要

B. 纺织工艺水平进步大

C. 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

D. 服饰色彩的地域性明显

 

查看答案

周灭商后,并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沣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潍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分封制

A. 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

B. 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C. 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

D. 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