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了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我们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二中“光荣革命”创造的完美的政治设计是指什么。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体现。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性质有何不同。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民主政体是指什么。根据材料四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1)观点: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的君主专制达到高峰(或明清的君主专制是独裁的)。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控制:确立议会主权;限制国王权力; (2)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不同: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新中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3)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相配合。 【解析】第(1)问,阅读材料一可知,,作者认为明清以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君主立宪政体回答;第三小问从提高议会权力限制国王权力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以及新中国初期政治制度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小问不同从阶级属性回答即可。 第(2)问民国政府时期实行民主共和制,但由于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配合,所以没有“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

A. 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 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 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和个性

D. 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查看答案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B.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 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解体    B. 日本受到不结盟运动影响

C. 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D. 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

 

查看答案

英国于2016年6月进行公投脱离欧盟。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后,英国由原先的拒绝加入欧共体变为申请加入,但遭到法国拒绝。戴高乐认为,在欧洲防务上英国仍坚持借重美国,并且坚决反对建立欧洲核力量,这是他绝对不能答应的。这说明

A. 欧洲一体化进程停滞

B. 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C. 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

D. 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查看答案

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 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 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 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 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