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

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

——摘自《左传·哀公十一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4)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5)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1)制度:井田制。特点: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2)变化:表明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发生和发展:到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使私田的开垦数量越来越多。 (3)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材料记载发生了土地争论,表明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了。 (4)表明出现了地租的剥削方式。 (5)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日渐崩溃,土地私有制出现。 【解析】(1)材料一体现出的是土地国有制,具体来说的是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的是西周的井田制。它的特点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2)从“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可以看出在原有的公田基础上,出现了私田。这一变化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大变革时期,生产工具上铁制农具的使用,使得生产力得到提高,使私田的开垦数量越来越多。 (3)从材料来看,“刑侯与雍子争田”最终结果是“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说明发生了土地争论,表明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了。但是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由此可以得出井田制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瓦解。 (4)从“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土地私有制下的地租问题,是一种剥削农民的方式,因此仲尼曰:“吾不识也。”,表现出孔子对这一行为的不耻。 (5)我们先看材料中涉及到的时间阶段: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土地制度是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日渐崩溃,土地私有制出现的重要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图表(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趋势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明朝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产)”的积极作用是

A. 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

B. 佃农与地主的依附关系消失

C. 佃农生产积极性提高

D. 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主要原因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

③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

④农民身份的提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 千耦其耘式经营

B. 井田制经营

C. 自耕农式经营

D. 租佃式经营

 

查看答案

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了当时

A.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自然经济解体

D. 土地兼并严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