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格拉底曾说过:“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

苏格拉底曾说过:“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下列最能印证这句话的名言是

A.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B. 美德即知识

C.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D. 无知即罪恶

 

A 【解析】题中讲“精神”“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是突破点,反映了苏格拉底的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根据材料及所学,“教育是点燃火焰”的意思是点燃学习的兴趣,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知识即美德”即强调知识的作用,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针对普罗塔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的;无知即罪恶强调知识的重要性。A选项与题干材料最为接近,故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A.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 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

C. 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

 

查看答案

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20世纪第二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第二次民族反思。这一“波潮”

A. 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

B. 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

C. 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

D. 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查看答案

陈独秀认为“东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若南北之不相并,水火之不相容也”“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他的观点

A. 深受社会各界认同

B. 颠覆了儒学正统地位

C. 具有选择的策略性

D. 不利于西方文明传播

 

查看答案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属于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C.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      D.辛亥革命中的革命派

 

查看答案

下列宋代词人中,有一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这位推动了宋词突破性发展的词人是

A. 柳永

B. 李清照

C. 苏轼

D. 辛弃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