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轰炸北越的新闻一播出,“争取明智的核政策委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轰炸北越的新闻一播出,“争取明智的核政策委员会”就发表了一份由其副主席H·休斯和斯波克签名的抗议电报。1965年感恩节后的星期六,“激进派”还向身旁那些担心自己的儿子会去越南送死的家庭妇女挥舞着越共的旗帜。教会也弥漫着高涨的反战情绪。善良的基督徒不能忍受美军在越南的狂轰滥炸、屠杀无辜的罪行,纷纷参加了游行示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平反战运动的演进》

材料二“10月15日,有十多万人在波士顿公共广场集会抗议越战。11月15日,有25万反战人士进军华盛顿,有些示威者甚至扛着写有越战死者名单的棺材。这次运动有一百五十万学生参加,波及美国两千五百所大学的半数”。

——威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高涨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1)人民渴望和平,侵越战争导致征兵等矛盾激化。 (2)特点:参与阶层广泛;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反战运动形式多样(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相结合)。 【解析】(1)根据“向身旁那些担心自己的儿子会去越南送死的家庭妇女挥舞着越共的旗帜”“教会也弥漫着高涨的反战情绪”得出人民渴望和平,侵越战争导致征兵等矛盾激化。 (2)特点:根据“争取明智的核政策委员会”“激进派”“教会”“学生”得出参与阶层广泛;根据“有十多万人在波士顿公共广场集会抗议越战”得出规模大;根据“10月15日,有十多万人在波士顿公共广场集会抗议越战。11月15日,有25万反战人士进军华盛顿”得出持续时间长;根据所学得出影响深远;根据所学得出反战运动形式多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2月中,爱因斯坦收到了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的信,告诉他由于制造核武器的竞赛,人类的前途实在令人担心,希望以爱因斯坦为首团结几个著名的科学家发表宣言避免毁灭人类的战争发生。爱因斯坦在收到信后马上回信表示:“你熟悉这些组织的工作。你是将军我是小兵。你只要发出命令,我就随后跟从。”于是出现了著名的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核子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我们号召,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都应该用和平手段。”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美国国内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这场和平反战运动持续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美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从1965年到1967年渐具规模,不断发展,手段日趋激进,并逐渐拓展到政治领域,直到1975年结束。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该战争期间,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黑人争取民权的运动轰轰烈烈。新闻工作者戈弗雷·霍奇森所说:“这场战争成了把许多东西组织起来的本原;在这个本原的周围,一切疑惑、一切幻想的破灭……一切隐藏在充满信心年代的虚假外表下面的更大的不满,汇合成一场巨大的反叛。”

尽管美国自建国以来在绝大多数战争中都是获利的,但是该战争却被称为是美国人的滑铁卢。战争初期国防开支急增,到1966年增加幅度为10%以上。与此同时,1965~1966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均超过6%。但随着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陷入困境,国防开支负担不断加重,美国经济又调头向下,1967年经济增长率降到2%。1970年美国经济增长则完全陷于停顿。美国由冷战中对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

(1)结合材料一及有关知识分析《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反战运动针对的是哪场战争?结合材料及所学评析该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毕加索的《和平鸽》

材料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1)材料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材料二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宣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查看答案

198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正式确定“国际和平日”,此时对国际和平的威胁主要来自

A. 美国和苏联

B. 美国和日本

C. 恐怖主义

D. 帝国主义列强

 

查看答案

二战后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有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②美国挑起冷战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④各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如果人类能生存下去,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科技)就可以算作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人活着而了解它,逻辑的真理也是不值一文的。”这最有可能是谁的言论

A. 罗素

B. 宋庆龄

C. 赫鲁晓夫

D. 杜鲁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