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共议朝政,均为宰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共议朝政,均为宰相。李世民即位前任尚书令,为避讳,就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他认为宰相品位尊崇,不应轻易授人,常以他官居宰相职并假借他官之称。例如魏徵以秘书监参与朝政,称“参知政事”,也是宰相之职。唐太宗曾下优抚诏,特准李靖在家养病,只需两三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宗还以李靖为太子詹事(东宫百官之长)特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使其与侍中中书令共同参预宰相职事。从此就有了“平章事”与“同三品”的衔号。无论品位多高,不加此衔,就不能行使宰相职权,只有三公三师及中书令例外。以后,又以“同平章事”为宰相衔号。因仆射按例不加“同平章事”,故不能行使宰相的权力,被排挤出宰相之列。安史之乱后,宰相名号又发生了变化。因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升为正二品,所以就废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名衔。唐后期宰相的名号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

——摘编自刘晖春《宰相史话》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宰相制度变革呈现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宰相制度变革对唐朝政治的影响。

 

(1)特点:宰相职务由多人担任,成为一个辅政的集体;宰相名称不断变化,或以三省长官之称,或借以他官之称,后期以同平章事为号;宰相职权不断削弱,三省长官逐步被排挤出参议朝政之外。 (2)影响:削弱宰相权利,使皇权得到了加强;对相权的分解、制约,一方面,三省长官分工明确,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使宰相不能有效地辅助和制约君主,增加了决策失误的风险。 【解析】第(1)问,“特点”,由材料“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共议朝政,均为宰相”得出宰相职务由多人担任,成为一个辅政的集体;李世民即位前任尚书令,为避讳,就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常以他官居宰相职并假借他官之称。……以后,又以‘同平章事’为宰相衔号”得出宰相名称不断变化,或以三省长官之称,或借以他官之称,后期以同平章事为号;“因仆射按例不加‘同平章事’,故不能行使宰相的权力,被排挤出宰相之列。安史之乱后,宰相名号又发生了变化。因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升为正二品,所以就废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名衔”得出宰相职权不断削弱,三省长官逐步被排挤出参议朝政之外等。 第(2)问,“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增加了决策失误的风险等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能过度解读材料,在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这是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以下对史实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北宋时期,政府在科举考试时实施了一些如别头试(将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与常规考生分开考试,其阅卷、命题自成一体)、糊名法(指将考试考生的试卷上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密封起来)等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这些措施意在说明

A. 政府加大对考官的管理

B. 科举制已经走向了完善

C. 根本上杜绝了考试作弊

D. 政府注重选拔人才质量

 

查看答案

唐代进士科考试的录取侧重文学,唐玄宗以后,诗赋创作的优劣成为录取进士的主要依据。宋代科举取士,朝着重经义、重策论的方向发展,考试中诗赋等内容逐渐退居次席,甚至被抛弃。这一变化有利于

A. 求取有经邦济国才能的人才

B. 破除世家大族的官场垄断

C. 提高官员的文化和道德修养

D. 推动读书重学风气的形成

 

查看答案

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

A. 打破了地区间的隔绝状态

B. 顺应了经济格局变动趋势

C.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

D.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查看答案

公元965年,宋太祖挑选各地精锐编入禁军后,剩下的留在当地组建厢军,厢军数量很大,但不进行军事训练,从事各种劳役,因而也称为“役兵”。该政策的目的是

A. 壮大地方军事力量

B. 保持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

C. 改变“积弱”的局面

D. 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