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苏联人的原子弹来轰炸,不如自毁。”莫斯科大学的女...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苏联人的原子弹来轰炸,不如自毁。”莫斯科大学的女学生抱在一起嚎啕大哭,等待末日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任何响声和黑影都会使市民心惊胆颤。这些画面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柏林危机

B. 越南战争

C. 古巴导弹危机

D. 朝鲜战争

 

C 【解析】材料中的“原子弹”等字眼体现的是古巴导弹危机,所以这些画面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而非柏林危机、越南战争以及朝鲜战争等选项,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这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是美国参谋长布莱德利对哪次战争的认识…

A. 第二次世界大战

B. 朝鲜战争

C. 越南战争

D. 中东战争

 

查看答案

学者沈志华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根源于中苏同盟建立后苏联在中国东北利益的丧失,苏联在朝鲜半岛寻找不冻港。他可能提到的观点有

A. 朝鲜半岛的分裂使中国实行“一边倒”战略

B. 朝鲜战争加速了美苏“冷战”的爆发

C. 朝鲜半岛的分裂根源于美苏“冷战”的加剧

D. 朝鲜战争使日本遭受严重损失

 

查看答案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 东北野战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

——《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题词。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到这时,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格雷的评论“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是什么意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和后期交战双方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200万人失去了生命,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内就有1.8万人死去。战争结束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了2倍多。对此,德国人民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万人被捕入狱。

材料二  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困苦。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