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和美国重要法律文献 中国 美国 《钦定宪法大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和美国重要法律文献

 

中国

美国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27日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公布)

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9月完成拟定工作)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分为正文“君上大权”(十四条)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九条)两部分,它采取的是对君主权力作具体规定、对议会权力作明确限制的做法。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等。皇帝拥有颁行法律、设官制禄、黜陟百官、总揽司法、召集和解散议院、统帅军队、宣战媾和、赏罚、恩赦和发布命令等大权。

约法指出:“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约法由总统制向内阁制转变,它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暑之。”约法规定: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同时拥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件的同意权;在临时大总统对参议院议决事件有咨询复议权时,规定有三分之二参议员仍坚持原议,大总统必须公布施行;参议院在认为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得依法行使弹劾权。

宪法规定,“全国各州实行共和政体”,“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13个州成为统一的国家,强调联邦的最高地位,中央与州取得某种权力平衡,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宪法规定按三权分立原则组成政府机构,分别规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的权力。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法院及其下属法院。三权分立原则使行政、立法、司法三个权力机构互相制衡,以防止专制的出现。宪法保留了奴隶制,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示例一: 论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对《钦定宪法大纲》的进一步发展。 阐述:《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虽然是中国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通过宪法的形式规定人民权利的宪法。但就其本质来看,“皇族内阁”和皇帝大权独揽等规定仍充满着封建专制的色彩,它在本质上不具有现代宪法的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主权、民族平等、三权分立等内容,制定了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等制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发展了《钦定宪法大纲》的宪政思想和民主内容,推动共和政体形成,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传播,更具历史进步性。 结论:宪法的制定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钦定宪法大纲》的进一步发展。 示例二: 论题:美国1787年宪法对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具进步意义。 阐述: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并且后者借鉴了前者三权分立的立法思想。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规定总统制的同时又施行责任内阁制,因人设法,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具有历史局限性。而美国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总体对宪法负责,更能体现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更具进步意义。 结论:不同的国情会导致不同宪法对各自社会的影响不同,美国1787年宪法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有进步意义。 示例三: 论题:宪法制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阐述:中国近代的《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受制于时代环境,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钦定宪法大纲》受制于专制传统和维护满清统治,借鉴日本宪法的相关内容,规定了皇族内阁、君权神圣等内容,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受制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斗争,民主思想尚未深入人心等因素的影响,因人设法,人治思想浓厚。同时也借鉴了美国和法国宪法经验,开创了三权分立、总统制、责任内阁制等制度。 美国1787年宪法受制于南方奴隶主种植园经济,宪法保留了奴隶制,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力,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即时代局限性。同时1787年宪法受到北美大陆早期民主自治、法律至上等观念、特别是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集中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宪法至上的理念。 结论:宪法是时代的产物,必然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评分标准: 第一等 ①提取关联论题准确;②能围绕论题,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多层次论证观点(两个及以上角度或层次);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 ①提取关联论题较明确;②能围绕论题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一个及以上角度或层次);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等 ①提取关联论题不明确;②未能扣住论题,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角度或层次不清);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解析】本题据材料表格内容“《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美国1787年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例如:美国1787年宪法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之处。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美国1787年宪法、施行责任内阁制因人设法;美国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的法治精神等方面予以阐述。注意史论结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4年,李鸿章说:“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形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相等),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挑拨):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所不催;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且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1977年底到1978年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弃的学校考试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等学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7月至9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务虚会上,许多与会者提出了改革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建议。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对当时中外形势的主要认识并作简要评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材料二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阐释:宋代的司马光认为治史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强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些阐释共同强调

A. 史学的意义在于对过去的主观建构

B. 历史的价值在于客体与主体间的互动

C. 历史研究必然具有浓厚的个人倾向

D. 历史的奥秘存在于真实地还原过去中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初,英、美等国都出现了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能源出现危机

B. 市场作用发挥失灵

C. 凯恩斯主义的缺陷

D. 全球“冷战”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表中苏联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A. 二战爆发阻碍了世界贸易发展    B. 斯大林模式更加重视国内市场

C. 西方大国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    D. 苏联传统的农业国制约对外贸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