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

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反映了当时

A.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

C.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 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

 

B 【解析】“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说明当时农业种植逐渐通过市场来平衡,说明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故B正确;A和C都是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题意;D中全国性市场并没有形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不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B. 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 自然经济局部解体

D. 长途贸易开始兴起

 

查看答案

庄季裕《鸡肋编》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材料反映当时

A.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 商业城镇逐渐兴起

D. 出现了地域性商帮

 

查看答案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这表明宋代

A. 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B. 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C. 地方的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

D. 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

 

查看答案

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

A. 西周封国的自主权有限

B.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

C. 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D. 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和行动……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冲突各方一致同意并达成协议予以配合;

(2)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安理会和秘书长在此发挥着重要作用);

(3)维和行动所需的作战部队、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及其他人员和装备完全是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的;

(4)整个维和行动必须在秘书长的全权领导下实施,秘书长本人对安理会负责。所有维和人员在行动上只能接受秘书长或上级维和官员的命令,而不得按照本国政府当局指令行事;

(5)维和行动的任务、使命应尽量明确,保证体现安理会的决议精神;

(6)在冲突各方中保持绝对中立,不干涉或不偏向任何一方。

——《联合国维和行动》

材料二中新网2006年11月11日电,联合国维和部门指出,截至10月31日,联合国派驻全球各地的维和部队人数超过8万人,创有史以来新高纪录。

材料三从2000年1月起,中国应联合国的请求开始向东帝汶派驻维和警察……截至2010年1月,中国共向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

——《联合国维和警察的由来》

(1)根据材料一,简析“基本原则”的意义。

(2)材料二、三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