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

材料五“今日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

请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4)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5)材料五的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个主张?

 

(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2)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5)主张:实业救国。 评价:对袁世凯盲目信任,对巩固共和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够。 【解析】(1)从材料中“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可以看出孙中山的目的在于是中国强大,民族振兴。而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上书李鸿章学习日本,进行维新改革,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从“革命为惟一法门”可以看出孙中山就改造中国的方法上已经从维新变法转变为革命的方式。从“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可以看出孙中山山就改造中国的目的上从原来的君主立宪到现在的建立共和国。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的十三年中国社会处于军阀割据,各方势力混乱的状态,这一局面的出现由中外两部分因素所造成,一是自身的内部军阀斗争,而是帝国主义的措施。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最主要的区别是革命性质问题,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本题涉及到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首先我们要对历史人物进行一个定性的评价,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是民主革命家。其次我们要从事迹出发,客观公正地对其一生进行评价: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5)从“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可以看出这体现出的是实业救国的内容。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主张是一种片面的、盲目的观点,具有局限性,对袁世凯盲目信任,对巩固共和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作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

 

查看答案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

A.揭开印度民族独立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C.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

D.基本上完成印度的独立大业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 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运动停止

B. 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C. 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 其目的是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自治

 

查看答案

甘地领导的国大党在反英斗争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

A. 发展成为下层人民的政党

B. 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C. 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D. 取得反英斗争的胜利

 

查看答案

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

A. 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

B. 以手工业生产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C. 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

D.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